第62部分(第1/4 页)
这对大祸临头犹不自知的兄妹,来自福州施家,离丰城大概有百来里,虽说远了些,但施家在福州城里,也是数得着的门第、官宦世家,纯以家世论,陆家算高攀。不过施老爷与陆老爷的兄长,也就是陆婉仪的大伯,是同榜进士,有同年之谊,私交极好,现正在家中候缺,如今陆家大老爷正在福州任知府。与施家来往便更是密切,因此便起了联姻之念。只是陆家大老爷膝下女儿倒有三、四个,可不是已经出嫁。就是年纪太小,因此每每便惋惜不已。
施老爷也有同样的念头,一次与陆家大老爷吃酒时,便有意打探道:年兄之女,素有贤名,惜哉未有年岁相配者,不知年兄族中可还有品貌端庄、秀外慧中、温柔贤淑的从女。吾家三子虽是顽劣,弟亦要厚颜求娶。”
不提这个还好,这一提陆大老爷更是叹息,道:“二弟家中,有一侄女,正当绮年,品貌之佳,胜我诸女,才德之秀,古来少有。只是当初吾弟落难,得万家援手,两家便订下了儿女之亲,可谁又料得,那万家郎竟是个短命早夭的,可惜我那侄女未曾出嫁,便守了活寡。吾弟疼爱侄女,腆着一张老脸去万家退亲,可侄女贞烈。死活不从,唉万家倒是仁义,不想误了侄女终身,劝说之下。侄女才道是‘我若不应,便是忤逆公婆,若是应了,便是有负万郎,若是一死寻万郎于九泉下,却又令爹娘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为大不孝,如今我一不愿忤逆公婆,二不愿令爹娘伤心,只得弃了自己名声,厚颜拜公婆为义父母,以代万郎尽奉养之责,若是肯应了我,我便应允了公婆爹娘’,此事至此方才圆满,我那侄女虽说是舍弃了贞烈之名,然而丰城上下,却俱以为她孝义两全,贞烈不失。”
陆婉仪是订过亲的,又是望门寡,按说施家这样的门第,是不愿意娶这样的女子为媳,更何况,陆家门第还略次于施家,犯不着赶着去巴结。所以陆老爷也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翼望施家能娶她为媳。施老爷是旷达之人,对这样的女子极是欣赏,但毕竟施家并非普通人家,对媳妇的要求极高,略有暇疵便瞧不上眼了。
可是世间世,偏偏有个凑巧的,但在这时,施家出了一桩人命案子,施大少爷酒后失手,将家中一名婢子推下了池塘致死,事情没瞒得下,让婢子的家人知道了,一状告到了知府衙门。案情很明确,陆大老爷也不是徇私枉法的人,该如何判,他心中自有定夺,施家大少爷虽是杀了人,但属于酒后失手,并非有意杀人,因此罪不致死,判个流放之刑便可。
不过这流放之刑,里面也有讲究,流放到哪里,全在陆大老爷一念之间,念着施大少爷是文弱之身,每逢阴冷便犯咳疾,因此便把他流放到了南方温暖之地。等判决下来,施老爷一看,便知道陆大老爷顾念施家,心中感激不尽,无以为报,派人到丰城细细打探了,确认陆婉仪确实是德貌全双的好女子,便主动提出要为家中三子求娶陆大老爷的侄女。
陆大老爷不是施恩求报之人,本欲推拒,但又可怜侄女儿,且施家三子他也见过多次,品性绝佳,才学又好,与自家侄女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若就此错过,又大为可惜,便也腆着脸求了一回报、当了一回媒人。
施家三子,便正是温照所遇的那对兄妹中的兄长,名叫施若愚,至于那个妹妹施若兰,却并不是他的亲妹,而是从妹。订亲之后,便是议期,此事本该家中长辈过来,不过偏是不巧,吏部下了文书,命施老爷出任淮南府,即刻便要上任,施夫人要随行,施家长子流放在外,次子往京中赴考还没回来,族中叔伯却是不满施老爷做主娶一个守过望门寡的女子当儿媳,不肯出这个头,不得已,施若愚只得自己来了。至于从妹施若兰,明面上是跟着来散心的,其实暗地里,是那些叔伯长辈们派过来相当这个侄媳妇的,大抵是怕陆婉仪名不副实,若真如此,便教施若兰搅了议期之事,反正小女孩儿胡闹,陆家也不能怪到施家头上。
这暗地里的种种心思不多言表,反正当陆婉仪扶着丫环的手,袅袅娜娜来到花厅中,向陆夫人行礼问候时,即使施若兰怀了别的心思,也不由得惊叹一声,道:“陆姐姐长得真好看啊”
温照施了障眼法跟在后头,听到这一声惊叹,差点被门槛拌倒。这女孩儿倒也有意思,称赞陆婉仪的语气,竟与看到小青狐时一模一样,想到这里,她紧张地向小青狐看了一眼,怕这位狐狸祖宗当场就爆发。
小青狐甩了她一个白眼儿,摇摇尾巴,开始在花厅里四处溜达。温照心中一跳,转而反应过来,小青狐能看得到她,仔细一想,也就不奇怪了,堂堂狐祖,要是连小小的障眼法都看不破,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