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部分(第3/4 页)
。
这样的车,在《80天环地球》与《太阳系历险记》等科幻作品之中早已经有过。只不过此刻的情况是,当赵旭打算把蒙古的汉人,按照张文谦的打算弄到南方去的时候,马丁不得不设法想一些可以完成交通的工具。
这使想起少年时看过的,整套儒勒。凡尔纳小说的他,立即就想起了这样的交通工具。随后通过那些往蒙古贩卖商品的,商用的光信号,把整个设计传递到了蒙古汗国。因此就有了香莲的“发明”,也就有了可行的解决之道。
当小船在雪地上滑行的时候,其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在这出过了太阳,被冻硬了雪地表面上滑行的时候,就更让人感觉到刺激好玩了。甚至赵旭还看到一些城中的贵族们,专门打造了这样的小艇,在城外茫茫雪原上滑个不停。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设施,两样让他感觉到惊讶。而且看过之后他不得不认为,即便是冬天马路施工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而且相信有这样的东西,就算是冬天建造马路,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从城头上看,那是一个半圆形的棚架上,搭着被连在一起的蒙古的军用皮帐篷。从下面演示的行动上看,似乎是建一段挪一段。虽然这样可能会慢些,但他赵旭有的是人。只有把更多的汉人送到亲王忽必烈的领地那里,也只有如此,才会在来年的时候,消耗“华夏军”更多的物资。
“真没有看出来,这个香莲还真有些本领,这样的办法都被她想出来了!”
带着一点赞叹,香莲在赵旭心中的地位,又有所提高。固然师志冬死前得意的笑声,依旧时常回荡在赵旭的耳边。但此刻香莲却不断的为他,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
“比起只懂得宫里事情的那个皇后海迷失,香莲似乎更有用些呢!”
赵旭在城头上悠然的吸着雪茄烟,看着下面香莲带着人的忙碌的身影。他感觉到自己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也许可以给香莲再多些事情让她去办。
126章 篷下的真相
事情是如同表面上那么简单的吗?
在有心计与权谋的地方,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不像是数理化的公式那样,一目了然而又有着确定的结果。在赵旭以及香莲为代表的这样一群人中,事情永远都那么难办,也永远都没有确定的结果。
从哈勒合林铺设的“马路”共有两条,一条通向刘千所在的直属于赵旭的领地,另外一条则通向贺齐所在的,直属于亲王忽必烈的领地。在赵旭那儿的理由,大概就是如同张文谦与香莲说的那样。
平时运补给,战时好机动。就算是败了,只消拆掉就可以不为人所用。
这当然是良好的意图,但在一群关于手腕权谋的人手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香莲的马车走在已经铺好了一段的“马路”上,倘若有心人仔细看看的话,就会发现这里用的铁轨与在阿拉伯帝国以及欧洲“马路”上用的铁轨是两回事。
这不仅仅表示着“华夏帝国”有了锡兰明珠行省钢铁制造中心,钢铁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取代青铜。比方说武器与钢轨之类的方向上,同样也表示这样的“路”可不仅仅是马路。
这种事说给只关于手腕与权谋的科技白痴去听,说了他们也听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个小小的屁民不明白不要紧,但倘若是当权者不明白,那么结果是什么,历史早已经给出了答案。看看满清、民国的遭遇,心中的疑问应该已经被驳倒了罢!
半圆形的框架非常高大,有些地方是用皮帐篷盖着的,有些地方则是用帆布作为蒙皮。在不高的地方,明亮的汽灯在散发出热量的同时,还带来了明亮的光芒。
“再洒些花露水,这都是什么味哪!”
香莲用带着香水的小手帕在自己的鼻子前面扇着,这样的大篷虽然使冬季施工成为可能,但同样带来的潮湿以及难以散发出去的霉臭味道。
在香莲坐着跑在已经铺好轨道的“马路”上,看着长长的隧道一样的施工现场。数万人一组在一座长达5里的通道里工作,工作的人群主要是汉人、南人以及前次作战时俘虏的亲王忽必烈的手下。
他们先把地面挖开,然后填下去的是由石子、熟石灰、炒过的黄土。再然后上面是成堆的块石,枕木、铁轨。这样的道路当然不能像未来那样,一条铁路上跑着一大串车厢的重载机车。但跑起来火车刚出现时,那样拖不了多少车厢的火车却没有问题。
而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哈桑在与来自高丽的,带着“华夏帝国产品”的商人们打交道的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