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这一推一喊之下,常蕙心反倒清醒了,庆幸自己方才没有冲动:一来,她身处人潮中,连起步前行后退都不能自控,更没有十足的把握成功到达玉辂。二来,常蕙心武功虽高,谢景比她武功更高,还有千千万万训练有素的禁卫,她能一剑取他性命么?
冲动退下去,理智重回来,常蕙心思忖:仅凭她一己之力,报不得杀身之仇。还需多寻些帮衬之人,到时候聚集起来,各自出力,就犹如眼前洪荒人流,到时候团团围困谢景,叫他随波任宰,横流不得!
赶考的举子多,此刻常蕙心身旁的陌生男人们似乎也是举子,正在感慨什么“偶一瞥虽看不清,却仍感坤载万物,母仪何炜”,猛地提醒了常蕙心。她回过头,冲身旁陌生举子脱口而出:“刚才与皇帝辂上并坐的,是哪家名媛?”
两位举子皆是一愣,脚下均跟着大批人潮走,两眼却移到常蕙心身上,上下打量了一回。
两举子心道:这武生好没礼貌,也不先通报姓名,就直接发问。而且问题也好生蹊跷,皇帝郊祭,身边并坐的女人凤冠凤裳于情于理,有脑子的人一瞧都能明白,除了皇后还能有谁?
但众人为人潮胁迫,始终在并肩走,倘若不回答常蕙心的话,颇显尴尬。举子便答道:“天子玉辂并坐的,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
“我问的就是皇后是哪家名媛?”
两位举子互相对视了一眼,均敢奇怪。其中一人冲着常蕙心反问出来:“兄台难道不知皇后娘娘的著名事迹?”
常蕙心此时情绪稍缓,意识到自己失礼了。奈何身子被挤推着,弯也不能弯,无法施礼,只能用言语表达抱歉:“方才言语多有鲁莽,两位公子宽恕则个。在下身处僻乡陋所,未曾听过皇后娘娘的事迹,心神往之,还望两位公子闲述一二。”
“唉。”当中一位举子叹了口气,感慨道:“还是当今天子开明,不禁言论,以致民风越来越大胆你我等人,可以妄议宫中母仪。”那举子说完,径直瞧着常蕙心,似乎在等她接口,感恩皇帝。
常蕙心怎会感谢杀身仇人,眼帘一垂,含糊道:“兄台且继续讲。”
“皇后娘娘苏氏,乃前朝苏太尉嫡孙女,世家高门,打小跟当今天子青梅竹马。”
居然是她!常蕙心听见自己的心撞壁一响,接着便直沉到底。
举子们还在继续告诉她:“天子和皇后娘娘乃是结发夫妻,昔年皇帝护着前朝皇护着前朝之人西幸安州,被逆党伪帝追迫,还是皇后娘娘的娘家护驾起兵,一路匡正至京城。于建平年间建国,又平定东北、东南、西南多处叛乱。后来天下太平,皇后娘娘贤德,竟劝娘家人卸甲,功高不居高,自绝外戚后患。天子感动,对皇后娘娘更是一往情深。”末了,举子还不忘再反问常蕙心一句:“明君贤后十载,这些普天下皆耳熟的事,你竟然不知道?”
常蕙心并不作答,反倒再次追问道:“在下见那玉辂后面还跟着金辂,上头独坐一年轻男子,可是太子?”
举子刚要张口作答,常蕙心急急切切再补充:“太子可是皇帝皇后所生?”
“不是天子和皇后娘娘所出,能被立为太子么?”举子反问常蕙心,惊诧她连些常识也不懂。
常蕙心冷脸问道:“太子瞧着不似稚子,现今几岁?”
两举子皆吓了一跳,怎么好说好话的,这武生语气突然就变得这么硬了?举子耐着性子回答:“太子应该有个十八、九岁了吧。”
“哈哈!”常蕙心突然笑两声,笑声悚然。她勾着唇,稍稍侧头问两位举子:“你们说,‘明君贤后十载’,太子怎么会有十八、九岁呢?”
“这、这”两举子话被堵住,心道稗野故事不要太多,传皇帝青睐皇后已久,又敬重她,非等到建立了功业,方才风风光光娶她。至于十年之前,有传说皇后早嫁了皇帝,只是不露面罢了。当然也有香。艳一点的,说皇帝皇后私相授受
举子们都是要赴考春闱的人,虽然不禁言论,但也不能这么非议至尊。两举子互望,正在思忖要怎么答,常蕙心忽无首无尾又问了句:“皇后可还诞下其他子嗣,年方几何?”
“冀王啊,今年六、七岁了吧!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举子诧异,目光扫去常蕙心脸上,却见她脸上木木的,径自出神——常蕙心似乎并不在等他们回答,也不关心他们会回答什么。
她甚至已无意再追问。
两举子便对视着叹了口气:“真是奇了,奇了,这得怎么样僻乡陋所出隔世人啊”
多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