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创办之初一腔热血,可是到头来还是朝生而夕死不知所终。如果这个方面不能确定不能坚持,下面做的人再辛苦再努力,收获的往往是痛苦与失望,而且除了感觉很累外,还有一个一个接踵而来的挫折感,工作的热情与理想的激情的慢慢消失冷却,最后茫然四顾英雄气短不知所措失望而去。
一本刊物,如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读者群和符合这一读者群所真正需要的内容定位,那么她基本上就找到了进入自己王国的秘密通道了。一本有属于自己优质读者定位的新生媒体,虽然总是十月怀胎几经挣扎才最终喊出一声嘹亮的声音,但几翻风雨,最终总会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形成自己一套独特个性鲜明的办刊理念,在读者心目中打造出具有自己鲜明印记的品牌来。
媒体的读者定位是媒体成功的基因,准确独特寻找到市场空白点的读者定位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只有先找到了目标读者群,内容为目标读者服务,剩下的内容定位以及采编运营就一环套一环了,所有的工作也就变了明朗化有方向感了。
有的媒体一出生就丰华正茂读者过十万,是因为她的基因好,而且每一期的运作都是在给这个品牌加分。什么样的瓶就应该装什么样的水,大家喝娃哈哈的时候如果喝出健力宝的味道,那自然就有点失望。如果你的目标读者目前最需要一头牛,那你就一定要按牛来养,养成一头神牛,你非要养成一匹宝马,尽管你自己沾沾自喜,可是结果可能往往不太妙。
作为一个编辑团队,我们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我们这份媒体是嫁给谁的。嫁给他以后,更重要的是能忠贞如一矢志不渝吗?这又是比读者定位更重要的一个话题。
站在报摊前,我闻到死亡的气息
现在我已经很少站在报摊前了。
不像以前,那么猴急,一看到报摊,再远,也要拐过去, 这里看看,那里瞅瞅。
每次上班搭车路过报摊,扫一眼,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信息时报,广州日报基本上所有的报纸封面导读的主标题,都已经在昨天的网上看过了。看些花花绿绿的封面,我却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是的,姑娘越来越漂亮了,封面是越做越精美了,内页用纸也越来越豪华了,可是,对于我这个在纸媒体圈浸泡有年的人来说,却感觉到一股凄凉寂寞的晚景。纸不过是一种载体,再豪华,即使是用人民币用纸,最终还是靠内容来吸引人,可是,我还看报吗?
我不。
话说回来,纸媒本来就是直接强行印在树木的尸体上面。
一拿,一手的油墨。小的见闻陋且浅,据说中国书、报、刊印刷基本上都是胶印,而胶印用的油墨又基本上都是有机溶剂油墨,这种油墨,含国际公认的VOC有害物质,说通俗点,在印刷厂工作的员工,危害最大的职业病就是白血病。于是惊讶,怪不得那么多好学生得白血病,因为他们天天呆在图书馆啊。难怪小时候刚师范毕业的老师告诉我们看了书后要洗手,可是那个坏小子怎么不直说呢?
对于报刊的相对可控性来说,网络的相对不可控性在中国这样的少数型国家,向网民们显示了让外国比尔盖茨都纳闷的魅力。
以前新浪搜狐上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从报纸杂志上八扒来的,我们可以想象网编们会心一笑心照不宣,奶奶的好省啊!可是某天从南方都市报新快报上看到整版整版的文字全部抄自网上时,心里一惊,这个世界开始变了。
越来越多的兄弟姐妹逃离了,我感到悲哀,纸媒体离去的身影,就这样一天天在繁花似景的网络越来越淡,越来越淡。
虽然网络没有著作版权的保护,没有稿费,可是,说老实,我现在所看到的文字,基本上是从电脑上来的。
网络生活,对于我这一介网民来说,确实是主流的阅读生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每一本内刊都会被抛弃
长的心灵秘迹吗?
如同面对皇家翰林院修的汗牛充栋的正史,除了老板们的“伟光正”外,你其实什么也发现不了。因为中国内刊真正的读者只有一个:老板。内刊一向以办成“一个人的刊物”为己任。
不管是直通通*裸还是曲径通幽,中国内刊的功能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帝王将相式的个人崇拜图腾”,跟营销没有关系,跟真正的品牌塑造也绝缘,跟中国的官本位文化倒是有近亲关系,所谓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皇家文化”。内刊是领导的传声筒,是老总空话大话的播种机。头版头条大多数是领导的光辉形象和声音,就像现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