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症状成因之—偶然提醒(第1/3 页)
如果大家能够从那些案件中找出最基本的逻辑,就应该能够清楚地看到,案例在“表哥的笑”那个环节嘎然而止。
这个笑看似简单,不起眼。但正好就是要寻找的那一点致病因素。
这一点到底有何特殊?竟能牵一发动全身?
它又是如此的不起眼,以致不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无从了解和关注。
患者也总是认为自己的病源异常强大,必定要经过极大力量地改变才能起效。
任何好转都被他们认为是暂时的,不真实的。因为这种好转来得太过简单。
这就是我要寻找的“偶然因素”和“外力作用”。
何谓“偶然”?
偶然就是随机的,并非每个人都会经历的。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同样生在一种家庭,兄弟姐妹之间的性格会有较大差异?有开朗和悲观之分?
同一种家庭背景,这是必然的。子女都必然经历的。
那么,什么是偶然呢?
那就是兄弟姐妹不一定都要经历的,随机发生的。
回到上例,当那个男孩的父母在争吵的时候,男孩并未知觉,依然自娱自乐地玩玩具。
在他的潜意识中,父母和他之间永远是有爱的,不可分离。
所以,如果父亲愤怒地踢开他的玩具,本能地反应就是敢于抗拒父亲。
抗拒过后,就会被淡忘。
这跟我前例中举的考100分的例子相关。
如果考不到100分,会很痛苦,焦虑;
如果放弃100分的理想,会变得无所谓和抑郁。
所以,只能无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能考100分,转移注意力,消除焦虑;而又不放弃理想。
当没有考到100分的时候,本能地惊讶反应会抵消许多负面情绪。
同样的,过度依赖母性、强烈抵抗父性,会形成强迫;而放弃母性,又会抑郁。
所以只有无条件相信一定能战胜父亲的刚烈,才能转移注意,而又不背弃母亲。
只有一个人无条件地相信能够胜利,失败来临时,本能地意外反应才会显现出来,成功抗拒痛苦。
所以,如果按照这条道路,上例中的男孩如果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父亲愤怒一踢,自然的本能必定会爆发出相应地对抗。对抗的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本能的抗拒已经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男孩的本能在释放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极其隐秘而微妙的转折。
这个转折就是——表哥那若有所指的笑。
男孩在此之前,无条件的信任保持得很好!总是无条件相信父母的爱。
不管是他们相互的,还是对他的。
所以,当他的玩具突然被踢开,他第一想到的是表哥,而不是父亲。
正因为表哥那意味深长地笑,才使得他的本能反应产生了延迟,不知不觉退缩回去。
尽管已经知道是父亲踢的,但本能已经退回大部分,而没有继续释放。
可不要小看这简单的一笑。
就是这一笑,在今后成为他疾病康复地最强障碍之一。
这可以从他以后的心理看出:当他越接近成功时,越感觉仿佛有一种嘲笑会让他前功尽弃。
这种自毁成功几乎已成为他的一种宿命论。
这直接导致他宁愿先选择不成功,甚至自行前功尽弃,以免被前功尽弃的失落感所伤。
这就是上面所说的5%的致病因素。
仅仅是因为这一笑的作用。
同样的,当成功来临时,他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总觉得来得太简单。
正如心理疾患者认为心理好转来得太简单,肯定不真实,宁愿选择继续沉溺于心理病态中。至少这样不会让他太困惑。
无疑,这一笑实在太微不足道,但它带来的转折作用却是巨大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所以,人们在不了解一个心理疾患者为了一丁点事,而心情波动巨大时,常常报以教导和指责的口吻。
这是正常的。
但身为心理医生,如果不知道这一微妙的致病因素,就以说教的口吻去指导患者,效果也一定是不理想的。
因为这种由小及大的转折作用,并非凭空臆造。而是依据患者本身的心理历程。
就上例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