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页)
,冯虞忽然生出个念头,何不开个小食店,就卖些这会儿还没问世的独门小吃,指不定就能一炮打响。
福州男子自古一直有着顾家、体贴的好名声,家务样样拿得起放得下,要不怎么福建到处流传着“好女要嫁福州男”的说法呢。冯虞前生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州男人,自然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家常菜样样拿得起放得下,抱本菜谱就能琢磨半天。开个小食店在技术上还真是不成问题。
至于本钱嘛,小吃便在家中做,沿街铺面里弄些桌椅一搁就成了,因陋就简吧。至于这小吃生意多久方能做大,说实话冯虞心中也没数,做起来看看吧,推算过去一年落个二三十两银子应该还是有的。
想到这儿,冯虞随便进了家街边小店,招呼店家来两碗鱼丸,再切一碟卤牛肉。自从穿越之后,冯虞一直有个心结,就是语言沟通问题。前生看水浒红楼,那些明清口语的文法语态与后世的普通话还是大有区别。今日市面上走走,冯虞发现后世的福州话竟然与五百年前相差无几!
福州方言由上古闽越族语言、古吴语、古楚语、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融汇而来,由于山高水远独处一隅,始终不曾收到官话、国语、普通话的有力影响,哪怕到了冯虞穿越时的二十一世纪,许多福州人的普通话水平还是一塌糊涂,原因就在这里。
店家动作很快,没一会儿功夫就拿个托盘一股脑端了过来。还没动筷,冯虞提鼻子闻了闻味儿,鱼丸掺了葱花、虾油,和后世没什么分别,只是那卤菜香味似乎欠了几分。挟了块牛肉往嘴里一放,嚼上两口,茴香、八角、料酒、酱油,就这么几样调料,难怪还不如前生自个儿家里做的有味。
到了这会儿,冯虞可以说是心中大定,这生意,能做。招呼忠叔匆匆吃过,搁下十来枚铜板起身离去。
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冯虞这会儿不禁有些飘飘然,抬头看见斜对面的开元古寺,游兴大发。说来惭愧,前生在福州呆了三十来年,还没进去过一回呢。看庙门口男男女女进进出出,香火还不是一般的旺。反正这年头不用买门票,冯虞倒背了手,带着忠叔一路溜达过去。
开元寺建于南朝梁太清三年,最早名叫“灵山寺”,后改为“大云寺”,唐初又名隆兴寺,唐开元二十三年才改名为开元寺,沿用至今。寺额“开元寺”三个字,出自唐朝书法名家欧阳询之手。冯虞立在门外盯着匾额品味一番,果然是笔力苍遒。
随人流进了山门,冯虞心中暗叹,好大个所在。这开元寺最盛时东起七星井,西至后世的尚宾路,南达三牧坊,北跨龙山、芝山,面积大约占到整个福州府城的十分之一。宋以后为官署、民居陆续侵蚀,占地仅余下原先的一半,即便如此,依然称得上是规模浩大。寺中大雄宝殿、铁佛殿、地藏殿、毗卢藏经阁、观音阁、灵源阁、四面佛阁、罗汉堂、观音苑、禅悦斋、僧寮、石塔等建筑林立有致,却丝毫不显得拥挤。
冯虞原本是个无神论者,这次说不清道不明的穿越却让他不敢再妄下断语,恭恭敬敬进大殿烧了柱香,拜了三拜。随后,冯虞又进了后头的铁佛殿,烧香之后绕着殿中大佛细细观看。
这尊大佛可是颇有讲究,名唤“阿弥陀佛”,铁胎泥贴,高有丈八。冯虞还记得前生在乡土读物上看到,这尊铁佛据说铸于北宋元丰六年,重达十万斤。铁佛殿前柱子两侧还刻有明末举人曾异所撰楹联:“古佛由来皆铁汉,凡夫但说是金身。”当然这会儿是看不到了。
冯虞默念着那副楹联,口中竟不自觉地跟着念出声来。只听着后头有人断喝一声:“好对子!”吓得冯虞一哆嗦,赶忙回头,只见殿门口处不知什么时候站了三人。
立在左手的是个和尚,须发皆白,身披大红袈裟,宝相庄严。居中一人头戴东坡巾,身穿石青色宝相花织金圆领大袖锦袍,脸颊微胖,光洁无须,面有傲色。右边这位却是让冯虞眼前一亮,头戴无翅乌纱,身穿交领的金色麒麟纹遥�ヒ啡觯ㄒ恢殖ば淙址��鞔�缙谝话阕魑�倮簟⒛谑讨品�窖��泻笃谥鸾ダ┱刮�看蠓虺7���������豢谛宕旱叮�话汛蠛�樱�寄看掷����逼�U獗闶谴�抵械慕跻挛烂矗浚�
第五章 大反派变身财神爷
见了冯虞一脸吃惊的神色,那老和尚单手作礼问讯,朗声说道:“老衲是此间住持明性。惊扰了小施主,请多担待。”
“原来是明性长老,小子有礼了。”听说是主人到了,冯虞赶紧稽首施礼。
“施主客气了。我来引荐一下,这位是福建镇守中官梁裕梁公公,这位是锦衣卫福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