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意思。身为福建人,冯虞前生每每说起康熙火烧南少林,总不免有些耿耿于怀。
不过话说回来,若不是这一把火,五枚、至善、白眉、冯道德、苗显这“少林五祖”就不至于逃散民间,咏春拳等一干源起南少林的南拳流派自然也不可能出现。再往远点说,源自咏春拳的日本空手道、李小龙截拳道更是无从谈起了。如此说来,康熙这纵火犯还真是功过难判,只能说是因缘际会了。
既然如今南少林尚在,冯虞心中打定主意,有机会非得上门去好好看看。
看看时候不早了,几人不再坐下去,结了帐各自回房歇息。冯虞随意洗了洗躺下,身下这木床板多少还有些咯得慌。前生甭管是家中还是宾馆,睡得都是席梦思,那个软乎劲就甭提了。穿越到大明,家中睡的都是棕垫,初时也是有些不习惯,个把月才算安生。出来这几天,睡的都是客栈,铺的全是结实的木板,垫背又薄,冯虞自然睡不踏实了。第一天最厉害,一个晚上下来腰酸背痛,就差腿抽筋。出门在外,也只能是凑合了。
第二天一早,几个人用过早饭,沐着晨曦动身启程。顺官道往西南方向行了十多里,便进入兴化府莆田县江口镇地界。这里已是出了山区进入沿海平原地带,眼界骤然开阔,沿路农田民舍渐渐多了起来。
第三十一章 传说中的兴化粉
闻着青草、泥土、作物混杂而来的那种特殊的味道,冯虞一下子振作了许多。这便是所谓的乡土气息吧,与前几日山林中那种一尘不染的清新比起来,另有一番情调。前生冯虞也是没少自驾车出游过,这种乡间的感觉就很是令他沉醉。
这时候,孙展催马上前与冯虞并辔,右手执鞭比划着跟冯虞介绍沿途状物。
“少爷,从方才那五棵松界树一路下来,都是莆田县江口镇辖区。这一块平原,称为北洋,往南过了木兰溪,则称作南洋。咱们兴化府虽说地贫,出产却也不少。山里的荔枝、龙眼、枇杷、柿子,还有桂圆干,可是全福建出了名的。可惜这回来得早,若是入夏,可就饱了口福了。还有仙游金沙村的金沙薏米,那可是贡品。诶,这金沙薏米可是好东西,能清热、解毒、利水、去湿。当地妇人坐月子,最喜欢吃的便是金沙薏米饨猪脚。”
说着,这孙展还很夸张地咽了口唾沫,又说道:“到了兴化府,还有个好吃的——兴化粉,用上等精白米,经过十来道工序做成。呵呵,到底怎么弄小的也搞不清。反正弄得又白又细又好嚼,我们那儿乡里人叫它‘猴子毛’,可见有多细了。炒的时候要热油,放盐巴、胡椒、葱段、大蒜、蛏酱,出锅时候那叫一个香……”
看他一脸陶醉的模样,冯虞不禁好笑,看样子这家伙就好着吃了。忍不住调笑一句:“我说孙展哪,除了吃,这会儿你还知道些什么嗫?”
“啊,那个什么,噢,还有仙游皮蛋。”
“哗”的一下,大家伙儿是哄堂大笑,绕了半天还是吃啊。孙展开头还不知道大家笑的什么,傻愣愣看着众人,半晌才回过味来,自己“嘿嘿”干笑几声,不敢多言语了。倒是冯虞看他窘得不行,主动帮他解套。
“孙展说的倒也不是虚话。我们此行就是要了解当地吃食,才好规划吃食店如何经营。大家不要再笑话了,听孙展再多说些才是正经。”
听了这话,孙展感激地看了冯虞一眼,脸色总算回复了些,又开腔了。“刚才说到哪儿了?哦那个兴化粉。其中还有个故事。你们知道柯潜吗?”
大家伙很整齐地摇了摇头。
“啊!好吧,那说起他学生你们肯定是如雷贯耳。李东阳!”
所有人又齐齐点了点头。李东阳谁不知道,弘治朝就是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当朝首辅!
“对了,他就是柯潜的得意弟子!柯潜是咱们兴化府灵川镇柯朱村人,景泰二年中状元,曾被皇上亲擢为翰林院学士。家乡人称‘柯学士’。”
说到这儿,孙展脸色放光,仿佛便是他自个儿中了状元一般。
“话说远了。且说景泰年间,兴化府阔口有个艳丽的才女,家里专做米粉。她很是仰慕柯潜的才学。有一天,得知柯潜要到阔口买米粉,她便在阔口桥头出对,并说柯潜要是能对得出来,她就愿意嫁给柯潜。她的第一上对是:‘地名阔口何无舌’。柯潜应了下联:‘山号胡公岂有须’。第二个上联是‘八刀分米粉’。柯潜见到这个拆字对,想了半天也对不出来,只好先买了米粉回去。他走过阔口桥时,隐隐听到莆田梅峰寺的钟声,突然灵机一动。”
说到这儿,孙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