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页)
人格个性形成的源头。人生经历既包括人生历程中的外部环境,也包括自己个人内心的情感、心理、思想等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人生经历的外部环境只是人格个性形成的外部条件,人格个性的形成最终是由个人内心思想、心理、性格的变化所决定,是个人综合素质与个人努力修养的结果。同样的人生经历却未必能够造就相同的人格个性,原因就在于个人的基本素质不同,个人的人格修养水平、修养能力不同。人生经历对于人格个性的形成来说,具有双重的作用。如,成功的经历既可以使人增强自信,也可以使人骄傲自满;失败的经历既可以使人吃一堑长一智,也可以使人从此一蹶不振;缺少亲情的经历既可以使人磨炼出坚强自立的性格,也可以使人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对于具有良好内在素质的人来说,不仅善于吸纳利用人生经历中的积极因素,同时善于把经历中的消极因素化为积极因素,使所有的人生经历都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对于每个人来说,人生经历都是自己独特的,彼此之间至多可能相似,绝不可能相同,多姿多彩的人格个性从根本上来说正是从此而来。
第四节 人格魅力个性的保护及发展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个性。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个性,是保护和发展良好人格个性,焕发人格魅力的前提。很多人往往对自己的人格个性从来都没有做过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于自己的人格个性缺乏自我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格个性很难得到自觉的保护与发展,只是一种任其自然的状态,良好的人格个性不能进一步得到弘扬,人格的魅力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显现。如果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人格魅力的个性特点,进而有意识地强化它,发展它,良好的人格个性会更加稳定保持,更加健康发展,本已具有的人格魅力会更加焕发出来。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个性,必须从人格个性的角色特征、性格特征、心理特征、文化特征、道德特征等诸方面逐一进行分析,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人格个性,在自己的良好人格形态中,找出最突出、最独特、最稳定的元素,知道自己身上哪些良好的人格形态更加与众不同, 值得自己有意识地去重点保护和发展。
努力保持良好人格个性。前面说过,好的人格个性是人格魅力的源泉,有个性才有魅力。良好的人格个性是个人的宝贵财富,是使自己受到众人欢迎,得到大家欣赏的理由。它使自己所致力的事业能够更快地走向成功,使自己的人生能够过得更加富有意义,是应该无比珍惜的个人修行成果。在正确认识自己人格个性基础上,对个人良好的人格个性应该自觉地加以保护,予以保持,给以弘扬。对自己的良好人格个性要敢于展示,善于展示。
自觉调控人格个性发展。人格个性需要调控。因为即使好的人格个性也必须适度才对人格魅力具有积极作用。况且在人格形态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良的人格个性。如何抑制不良的人格个性,避免不良人格个性给个人人格形态带来负面的破坏作用,也需要对其进行调控。这种调控,首先是对良好人格个性的主动保护与弘扬,其次也要对人格个性所表现的“度”能够尽量地适度把握,防止个性走向极端、形成变异,规避因“度”的不适给个人的人格形态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还要主动、自觉和有效地抑制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人格个性,避免其对人格形态的破坏作用。把握好人格个性的“度”,这一点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难理解的。但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自觉地认识自己身上不良人格个性的潜在危害,自觉地对这种潜在的不良人格个性加以抑制,并通过自身修养逐渐消除掉这些不良的人格个性,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很好的,需要下功夫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第十章 人格魅力的实现
第十章 人格魅力的实现
人格魅力来源于良好的个人素质。但良好的个人素质仅是潜在的人格魅力,要使潜在的魅力变成现实的魅力,还需要具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主观方面的条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创造,而客观条件是否具备,则并非个人意志能左右。主客观条件的情况如何,对人格魅力能否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潜在的魅力和现实的魅力
良好的个人素质仅是潜在的魅力。魅力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吸引人、凝聚人、感染人的力量。这种力量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人们之所以被吸引、被凝聚、被感染,却是来自于眼睛的观察、耳朵的聆听、心灵的感受,所见所闻都是活生生的言语和行为。这些被人们所看到、所听到、所感受到的东西,是个人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