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部分(第3/4 页)
然能在这见着姑娘,真是稀奇。”
嘿然一笑,姚海棠道:“青苗。”
“正好姑娘在这儿……”
怎么又是这话,大家伙儿好像凑一块儿等她似的,姚海棠知道今天她是跑不掉了,只好老实地坐着。
等好不容易事情都商议好,该办的事儿办妥,该说的说完,众掌柜才纷纷告退。姚海棠一看也不能让人就这么走,好歹一年到头为自己的营生忙,她怎么也得招待人一顿饭吧,于是她又拦了众掌柜:“既然来了就别急着走,劳你们年头忙到年尾,也该请大家伙儿吃顿安稳饭。也不用上别处,咱们都到天然居去……说起来,我还在天然居炖着汤呐”
一说起佛跳墙姚海棠就坐不住了,她出来前虽然交待好了,可自己不亲眼看着谁知道会怎么样,说不定没做好也可能。
见状,青苗说道:“掌柜们慢坐,我先陪姑娘到天然居去看看姑娘炖的汤,要不然她得着急得连路都找不对。”
这明摆着是说她不认路,姚海棠扁了扁嘴,这条她就认了,她确实不怎么认路啊有青苗陪着一块儿走,这回没绕弯,十分钟左右就回了天然居,一踏进门儿就闻着了香气,浓郁柔顺的香气,闻起来不腻人只显得余味儿悠长。
她们甫一进门,周掌柜就迎了上来,满头大汗地说:“东家,您再不来小的可扛不住了。汤还在后厨炖着就有人来问是不是出新菜谱了,紧在这儿问着等着呐,你看小的都不知道该怎么答话儿了”
“没事没事,那么多,来的都能喝着一小盏,多了可没有。而且我得先尝尝味道,味儿不对可不能给大家伙儿喝。”姚海棠说往就要往后厨去,她半道上往堂里看了一眼,果然好多熟面孔——多是朝里的大人们。
她这一望,众人一想还是行礼吧,在外边儿行个平礼,总也不能失规矩。从人行了礼姚海棠总得应礼,她嘿嘿笑着虚扶了一下儿,然后就溜进后厨里去了,早知道还不如走后门,清净一进后厨就见大家伙儿虽然忙吧,还都不时地要朝那不起眼儿的酒坛子看上一眼,满厨房的香气都能把人薰出一身的汤香味儿来。
大厨见姚海棠来了,赶紧迎上来:“东家,您可算是来了,这汤好没好?”
“好了好了,撤火出锅。”
佛跳墙好了……
216.成一家
佛跳墙好了姚海棠还得给取个名儿,因为佛这个定义在东朝没有,趁着大厨分汤的时候,姚海棠就在那儿费心思,最后决定就叫香满堂吧。这名字虽然俗可是实在,香气飘满堂,不叫香满堂都浪费了这好香气儿。
香满堂的味道和正宗的佛跳墙还是有些区别,酒毕竟不一样,坛子也不一样。香满堂的汤就像是苹果醋似一样,浅浅的金黄色,用素白瓷盏盛好了会呈一圈儿金边,倒有点儿像红茶茶汤的意思。
这时各地的掌柜们也到楼上就坐了,大厨就让小二把汤端出去,然后大厨还没忘跟姚海棠讨论:“东家,今天这香满堂,甘芳有余而鲜爽略逊,下回坐可以加些山菌和河鲜海鲜。”
大厨说到正题儿上了,确实是少了海鲜,姚海棠点头道:“是啊,咱们天然居一般不做海鲜,今天这汤里没搁什么干货,干货是香满堂必不可必的,回头让他们多进一些,要挑上好的进。”
和大厨商量完了怎么用干货,还添什么,再商议好火候一类姚海棠才从厨房出来。一进厅堂里就见大家伙儿都拿小勺在那儿喝得欢快,一时间满堂的香气弥漫开来,带着一股子温暖的味道,加上阳光从外边投照进来,整个场面居然让人觉得很热闹,很富有秋天的意味。
看着这场面姚海棠一琢磨,对周掌柜说:“要不咱弄个主题吧”
“主题?主题什么?”周掌柜总是听不懂姚海棠的话,当然这不能怪他。
“秋意愈发深了,这一段儿咱们天然居的主题就叫‘金秋’,你看今天的汤就是浅浅的金黄色,这时候金瓜、玉粟子、毛栗子和金雀果、桔都是上市的时候,不都是金灿灿的色儿。这时候不叫金秋叫什么,按着这想法儿办,以后每个季隔一段儿都弄个主题出来。”姚海棠一说起吃总是手舞足蹈,尤其是刚才她数的都是自己最爱吃的东西。
周掌柜一听,想想也觉得不错:“也是,那回头小的和厨房里商议商议看看怎么个章程。”
一说起主题,再加上主题是“金秋”,姚海棠就起起鎏金碗盘来了,她对金灿灿的东西压根没有一点抵抗力,金银器皿一直是她的死穴:“嗯,按这规格回头第一顿得请皇上来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