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页)
面对这种形势,皇族亲贵一筹莫展。载沣考虑,与其革命党人得势,宗庙覆亡,不如答应袁的要求;或苟延残喘,被迫再向袁屈服。按照袁的意见,任命冯国璋统领前线第一军,段祺瑞统领第二军,均隶属于袁;调动直、奉两省武器装备及兵员。27日,召还荫昌,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所有赴援之海陆军,长江水师和此次派出各军,均归其节制调遣。应会同邻省督抚者,随时会同筹办。
九、东山再起迫宫夺权
九、东山再起迫宫夺权
清政府在27日授袁为内阁总理这一天,袁即密令北洋军进攻汉口。为给袁出山捧场壮威,北洋军向刘家庙车站猛攻并且占领。次日民军反攻失利。于是在11月2日又放弃汉口,退守武昌、汉阳。
清军攻占汉口后,在11月20日又图谋进攻汉阳,以两镇的兵力,配备野炮,主力由位于汉水上游六十里的新沟渡过汉水,进攻汉阳。11月23日,革命军的十里铺防线被清军突破,汉阳兵工厂被占领,是夜黄兴下令放弃汉阳,向武昌撤退。
袁世凯要想做曾国藩或李鸿章,自知是不可以了,清政府大势已去,局势摆得清清楚楚,产生曾国藩或李鸿章的客观条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他不肯无条件地接受共和制。在唐绍仪辞职后,他电请伍廷芳北上与他直接进行谈判。伍廷芳不肯让革命军处于屈从的地位,坚决请他南下进行谈判。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岐意见不能解决,因此南北和议在外表上陷于停顿,但又转入了双方秘密交涉的紧张时期。由于杨度与汪精卫的幕后活动,革命军方面妥协分子的主张占到上风,使孙让位于袁,袁负责推翻清政府为交换条件。
在此时期,袁曾指使北洋的附属军——辫子军张勋反攻南京以试探革命军的力量。但是辫子军不中用,第一仗就被江浙联军和姚雨平的粤军在固镇把他打败了,第二仗又被姚军和陈干的淮军在南宿州予以痛击,他就放弃徐州逃到山东境内去了。
就当时的全局而论,如果南方革命军继续进行战斗,北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很大,虚张声势的袁世凯是可以被打倒的。但是妥协派占了上风,对北洋军的实力估计过高,对自己的有利条件估计过低,对人民的向背是决定一切的因素毫无认识,因此袁的政治投机事业得到成功。
1月14日,双方商定,自15日至29日各战场继续停战15天,这是第六次停战谈判;同时也是最后的一次停战议和。同日,唐绍仪告伍廷芳,探询如清帝退位后举袁世凯为总统有何把握。伍即电孙中山。孙中山次日复电伍:“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革命党人黄兴也答复袁的党羽,“如约”孙中山仍然表示愿意辞职,以袁为代。得到了明确保证,证实了孙中山不会欺骗,袁世凯的决心最终定下来了。自此之后,南北议和问题一变而为清帝退位问题,于是,袁世凯开始加紧了逼宫活动。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与内阁大臣联衔上折密奏清廷说:“海军尽叛,军饷无着,强邻虎视辽东,库伦不稳,人心涣散。东西友邦,因此次战祸,则能不无干涉,民军所争者政体,而非君位,所欲者共和而非宗社。我皇太后皇上何###九庙之震惊。清廷若不实行共和,民军不依,列强也要干涉,到那时候,皇族就要遭到可悲的下场。”
袁世凯手捧奏折到故宫养心殿去见隆裕太后时,他跪在红毡垫上,流着眼泪,一边向坐在炕上的隆裕断断续续地说着“伤心”的样子,隆裕默无一言,惟有用手绢拭擦流不尽的泪水。坐在隆裕旁边的幼小无知的宣统,不知地下跪着的胖老头为谁,也听不明白两个大人因何啼哭,心里非常纳闷。袁见自己主演的这幕逼宫戏,效果还不坏,心中窃喜,叩头辞去。
袁世凯从宫内出来,行至东华门外的丁字街三义茶馆门口,张先培等人,就在当天上午11时45分埋伏在那里,袁世凯的马车上午11时45分走到三义茶馆门前,便扔出炸弹,由于袁的马车速度快,炸弹无有击中。马车又朝前走到宜坊酒店门口,张的同党又从酒店里扔出一颗炸弹,这次又未击中袁的坐车,但炸死袁的卫队管带袁金标及随员士兵5人,马2匹。
事发后,大批军警到出事地点,当场捉了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等10人。当日,清政府营务处总理、袁世凯的大将陆建章亲自开庭审理,被在爆炸现场搜出武器的张先培、黄之萌、杨禹昌3人被判处死刑,当天执行。另7人为法国记者保释。这件事对袁本是坏事,可是它恰恰发生在此时,却又适以袁世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