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页)
即向皇上告发此事,否则大隋的江山危险了,因为太原的地位太重要,而李渊的能力太强。
情急之中,李靖采取了一种机巧的办法,他向朝廷设在晋阳的驿站站长秘密请求,把他当作朝廷命犯给囚禁起来,用快马火速送到江都,好向皇上报告太原即将发生严重军事叛乱的危情。驿站站长告诉他,由晋阳到江都的驿道最近已经被沿途盗贼给完全封住了,只有先从晋阳赶到长安,再由长安想方设法转向东都和江都。李靖只好接受了,他立即被双手套上木枷,押上快马,驰往长安。知道他此行的真实意图的,只有驿站站长一人。
王仁恭要算李渊的好朋友了,毕竟一道在边陲共同抗击突厥两年之久。过去他曾是大隋国有名的清官,当他由汲郡太守调任信都太守时,汲郡吏民拦住马头,在道上号哭,数日不让他出境。在马邑郡守的任上,他曾经多次以微弱兵力击破突厥铁骑。自从天下大乱、尤其是与远在江都的皇上消息不通后,王仁恭渐渐地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变成了受赃纳贿的贪官。去年底到今年初,马邑一带发生了大饥荒,由于无法与皇上联系,王仁恭不敢擅自开仓赈济百姓,结果眼睁睁地看着本郡大量百姓被饿死,而身为郡守的他近乎无所作为,令马邑士民怨声四起。
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过去李渊是见过的,长着一双飘忽的眼睛,身材高大威武。据说他深受王仁恭信赖,担任着王的卫队长,他和王的侍婢早就私通上了,时间一长,害怕事情败露,又见天下大乱,暗暗产生了枭雄之心,于是以开仓济贫的名义纠集乡闾豪杰,假装入郡府言事,乘王仁恭不备,把一柄短刀捅进了王的后背。他的同党迅速占据了要津,也真的把粮仓打开救济百姓,引得四方百姓前来投靠,不到十天便聚集了上万兵力。为了防止受到朝廷和突厥的两面夹击,他派出使者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纳贡,当他与来自雁门的平叛军对阵时,突厥的援兵到了,两下夹击,平叛军大败,退回雁门郡城固守。这是大业十三年二月间的事儿。到了三月份,刘武周又攻取汾阳宫,把俘获的大隋宫女敬献给突厥始毕可汗。始毕可汗回送他一千匹战马,还封他为定杨可汗,赠给他一面突厥的狼头大纛。刘武周于是即皇帝位,立妻沮氏为皇后,改元天兴,设置百官。
李渊听说刘武周称帝的事非常感慨:“自从天下大乱,盗贼蜂起,还没有一个敢自称王侯的。刘武周不过是边塞的一个混小子,一朝暴发了,就敢自称是天子,胆儿可真够大的啊,这说明世道人心的确变啦。”
“这就和当年秦末陈胜起事,为汉高祖开辟了道路一个样,”李世民兴奋地在室内走来走去,手中拿着一根箭杆挥舞着,“现在是隋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就看谁跑得最快,谁最强有力了。”
他们呆在晋阳宫的一间密室里,围着一张木台,台上放了一副博盘。室内还有两人,一人是这儿的主人、晋阳宫副宫监裴寂,另一人是晋阳令刘文静。
刘文静不停地把手中的色子掷出,色子的溜溜地旋转着。“我觉得刘武周虽然凶暴侥幸,但在对突厥的态度上还算明智,”刘文静说着,用手上前把色子按住。“否则,两面夹击,他活不到今天。”
“正合我意!”李渊仰首拈须,笑着说道,“早在前年我第一次去马邑,就酝酿了一个和亲的设想,历代对待边患,都是先和亲,送给他一些财物,等到中国实力强盛后,再用武力解决它。刘武周与突厥联合只是一时的求生小技,对于我们来说,这是长期的大韬略。突厥的问题当今皇上解决不了,他在雁门受了一次惊,就吓破了胆,逃窜到江南不敢回,这个问题只有我们能够解决。”
众人一致认为,现在是着手准备起兵的时候了。两个月前,在出狱不久,李渊便安排刘文静私造诏书,以皇上的名义宣布,发太原、西河西河:今山西汾阳。、雁门、马邑士民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全部应征入伍,约定年终在涿郡集合,准备第四次出击高丽,闹得太原一带人心恐慌,很多人都想作乱。现在已经不需要这一招了,因为出现了更好的借口:刘武周事件。
“我要让高王二人来求着我征集新兵,我作出一个不得已的样子,勉强接受他们的请求,哈哈!”李渊的这一设想被众人认为很具可行性,就这么干了。
“差不多了吧?”裴寂起身说道,“我去搞点吃的,喝他几盅!”他走过去拉开门,门外天色已近黄昏,晚霞从对面的墙上折射进来,远处的台阶上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见开了门,朝这边点了点头,却是长孙顺德,他在示意一切正常。
过了一会儿,裴寂来了,身后跟着一名女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