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页)
意识到,休息只是象征性的。凌晨2点半,精疲力尽的学员们,又会被教官从床上掀起。全副武装后,他们被运到离营区约24公里以外的荒郊,在没有地图、指北针及任何导航工具的情况下,要求在6点前返回营区。在一片迷惘、浑身酸痛和甚至有些后悔加入SBS挑选的矛盾心理下,这些学员开始迈步走向他们认为正确的方向。然而,返回营区后,定向越野比赛又已准备就绪。
前两天的训练只是一个小小的点缀。接下来从第3天开始的为期3天的长途越野训练,将使所有SBS队员以及在这个阶段惨遭淘汰的绿色贝蕾帽们终生难忘。
第一天的越野训练是背负29。5公斤的包袱行军16公里。第二天就翻了一番,行军32公里。行军结束后,每名学员还会被抓到审讯室,接受极度诬蔑、虐待式的审讯,以测试他们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随后,他们被剥得只剩下内衣与鞋子,丢到浦耳近郊露宿过夜,以便使教官观察评估他们之间互助的能力和团队精神。经过一整夜野外露宿后,第3天的负重越野又变本加厉,增加到48公里。
当耗尽了体能的学员返回营地时,脸上泛着诡异笑容的教官会大声宣布:“孩子们,向陆地说再见吧,真正好玩的开始了!”
这是第一阶段陆地训练后的潜泳训练。学员们被命令带着负重,在浦耳的海岸下水,向500米远处的一艘小船游去。这种大浪淘沙般的连续疲劳性训练,立即打掉了某些通过陆上筛选的队员的得意心理,使他们对未来几天还将面临什么样的折磨而恐惧万分。
长距离的游泳当然又只是开场白。接下来,学员们被要求学会各种水下呼吸装具的使用,然后被带到一个大型游泳池内进行潜泳。在这个游泳池中,教官可直接观察学员水下操作动作的正确与否,并进行实际的潜水演练。其后,又是湖里与海里的实际潜水训练。
令大多数学员心惊肉跳的是,许多演练在夜间进行。夜暗无声、海水冰冷,在水下随波涛载浮载沉,极大地压迫着每名学员的心理防线。这是自动退训率最高的一个阶段。这时候,想退出的人只需很简单地举手,说一声“我退出”,就算放弃了。他们会被送回原单位继续服役。其服役记录上,也不会因退出SBS而留下任何不良记录。然而,他们将因此失去一个成为士兵中的士兵的机会。
水下课程之后是划舟训练,使用的装备是二战后使SBS闻名遐迩的“克莱普”式突击艇。不断的划桨训练,不但考验了学员们的臂力,更重要的是培养起两人一组密切协作的团队行动意识,同时也使他们学会如何实施水上渗透与侦察。
整个SBS的入门训练仍然以一次炼狱般的奔波画上句号。学员们两人一组,沿着规划好的路线,连续几个小时划舟前进,在预定海湾登陆,再在规定时间内完整无误地拆卸小艇后,由一人负责携带小艇的外壳,另一人携带小艇的骨架,进行8公里的负重急行军。而教官们将花上两三天的时间仔细评估每个学员的表现,决定为谁打开下一阶段的大门。
终成正果
通过为期两周的筛选训练的人被暂时称为候选队员,等待他们的是长达1年的正式训练。
第一阶段为划舟训练。这项训练是为了淘汰弱者。根据SBS教官的说法:“是为了限制下一阶段训练的人数,最多不超过40人。”为此,这些划舟训练的标准非常苛刻,包括在规定时间内划完56公里;携带“克莱普”小艇进行14公里的水陆相间赛跑等。刚刚通过筛选训练的队员,无人会愿意在这一阶段被淘汰出局。竞争的激烈残酷是可想而知的。但队员之间的合作始终是重点评比的项目。
通过划舟训练后,候选队员会被运到斯特林,再进一步运到南亚的文莱,接受热带雨林的考验。(5'1'7'z'手'机'电'子'书)在为期2个月的训练中,他们将学习丛林伪装、巡逻、伏击、侦察、通讯及各种丛林作战所需要的战斗技巧。
从文莱归来,候选队员将再赴斯特林,加入野外生存的高级班学习。此时,候选者所学的不再是伏击或破坏,而是如何躲避与求生。训练项目包括野外急救、无炊具与脱逃训练等。在大约10天的训练过程中,SBS候选队员几乎都在野外躲避“敌人”巡逻队的搜捕。
被捕获的候选队员将受到审讯。这也是每名候选队员的必修课。与前一阶段训练不同的是,这次的审讯是来真的。被捉到的候选队员始终头上罩着一个粗麻袋,被施以拷问。队员被要求除了自己的姓名、军阶与兵籍号码外,其余一律不准透露。SBS的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