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带领下,经过半年的总结,把已经研究了三年的课题“种子”转化成了成品,这就是后来在复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
乙肝的传染性很强,而且很难根治。传统的检测方法程序繁杂,而且准确度也不够高,医院和病人都为此深感头疼。如果有一种方便快捷的药具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乙肝,那将是应用医学的一大进步。
范伟和汪群斌的研究课题就是这种乙肝测试药具,在复旦大学三年的苦练修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实验基础,但缺乏进一步的资金支持。梁信军的无意之举促成了这一成果的诞生。在那次聚会之后,郭广昌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把生物制药作为复星的主攻方向。
之后,他又和范伟深谈了一次,最终达成共识,范伟和汪群斌以技术入股,郭广昌则把之前公司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乙肝试剂的研制实验。
这无疑是一次赌博。成功了,回报不可限量;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郭广昌倒是很豁达,他想,大不了重回无产阶级嘛,年轻人又不是输不起。
其实,对药品实验的投入不是最主要的,做PCR试剂的成本并不高,资金主要投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公司上了。郭广昌的策略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药品研发是排头兵,销售网络是后勤部队。
这样,尽管复星用于建立销售公司的成本非常高,但他们的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很快就在全国以压倒性优势拉开了销售网。到1995年年底,复星就赚到了一亿元,坐上同行业龙头的位置,而且为他们留下了一个价值不菲的全国销售网络。
第49节:劫后重生:整合出击(1)
第五章
劫后重生:整合出击
第一节2004复星“体检”:民企“过冬”样板
人若百病突发,则悔不该忽略定期体检。企业亦如此,定期体检能让健康的更健康,腐坏的被清除,于人于己都是莫大的好事。2004年,复星在国内民企风声鹤唳之际及时做了一次体检,保证了企业肌体的健康茁壮。
前夜:德隆崩盘
1992年,唐万新在新疆注册成立了新疆德隆实业公司,注册资本800万元。随后,深圳股市传来通过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的消息,唐万新花钱请了几千人到深圳排队领取认购抽签表。三天之后,抽签表变成了唐万新口袋里的现金。
1994年,注册资本一亿元的新疆德隆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新疆进行农牧业开发,投资农业自此成为唐万新的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源泉。
时隔一年,唐万新通过购买法人股的办法控制上市公司,一边继续在二级市场上炒股获利,一边摸索着向实业运营者转型。1996年10月,德隆第一次在资本市场公开露面,受让了部分新疆屯河法人股,1997年通过控股屯河集团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这一时期,德隆在股市上呼风唤雨,一时间风光无限。尽管唐氏兄弟开始有意识地在以番茄酱加工生产为核心的“红色产业”上进行整合,并在水泥、汽车零配件、电动工具等领域取得一定成效,但实业并未成为德隆的主业。
民间关于德隆是“庄家”的传言越来越热闹,无论是普通投资者还是媒体,都把德隆视为洪水猛兽,并对之咬牙切齿。与此同时,唐万新始终选择沉默,这种“神秘感”又让德隆的负面印象再次放大,而这也最终成为德隆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事实上,人们很难定义德隆危机究竟始于何时,或许,从它投身股市的第一天起,这个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2003年7月开始,中国证券市场猛料迭出,“啤酒花”、“南方证券”、“青海信托”等一连串危机事件接连爆发,德隆旗下的金融企业几乎没有丝毫进账,屋漏偏逢连阴雨,从2003年8月起,全国范围内十几家银行突然对德隆采取“只收不贷”政策。
2004年初,德隆作出决定,抛售持有的流通股套现,试图缓解眼前资金流短缺的窘境。由于德隆手中集中掌握了大多数筹码,抛售行为立即引起二级市场股价的持续下跌,随之而来的是更为猛烈的疑问与声讨。
劫后重生:整合出击第五章?郭广昌的中国式商界传奇昌运复星:2004年4月13日,德隆系股票跌入下降通道,上市公司的违规担保等不利情况显露无遗,金融机构的委托理财黑洞也全面暴露。
崩盘危机迅速击中了德隆,唐万新已无力回天。
4个月之后,国务院向央行下达有关文件,正式批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