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页)
退:寻觅更广阔的天空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郭广昌的第一桶金就这样发掘到了。在旁人看来,先入为主和专业先行是广信科技咨询公司赢得众多客户的原因,而运气更是成了郭广昌成功的一个借口。但郭广昌不这样认为,他承认对机会的把握是自己获得利润的先决条件,但把握机会绝不等于拥有了运气。运气这东西,从来都可遇而不可求。如果每一次都靠运气,那这个人的运气也未免太好了。
广信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眼光。运气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拥有,眼光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的。眼光在很大程度上比运气更重要。如果非要说郭广昌异于常人,那么只能说他比别人更有眼光,而不是更有运气。
郭广昌独到的眼光决定了他的大有作为。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郭广昌也掌握了那个再简单不过的基本原理——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中真味几人晓?
就在广信咨询干得有声有色的时候,郭广昌突然决定退出咨询行业,另谋他途。“当门庭若市的时候,差不多也就是门可罗雀的时候了。”郭广昌的这句话意味深远。
果然,咨询业在经过两年的风风火火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加入,这块本来就不大的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小了。
第二节房产销售:第一个1 000万元
从量变到质变有一个过程,对于郭广昌来说,这个过程显得短了些。这取决于他凡事都要捷足先登的个性,从第一个100万元到第一个1 000万元,他只用了不到5年时间。
开路先锋:上海首批民企之一
郭广昌的从商经历对得起他离开复旦时立下的誓言:只有懦夫才后退,我决不后退。这个并不健壮的男人,在沉浮的商海里始终在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从广信咨询开始,每一次退出与进入都是在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1994年,随着范伟和谈剑等人的加入,广信正式更名为复星,主打医药,并开始涉足房地产。郭广昌摇身一变,成了上海首批房地产开发商之一。
第44节:初露峥嵘:广信科技咨询公司(6)
时隔10年之后,复地获得了上海首批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承诺企业标牌。这一年,复地集团在北京举行的地产峰会评比中成绩骄人,位列当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榜第三、成长速度第一、赢利能力第五。
一连串数字都在演绎着复地的传奇,被业内人士惊讶的同时,也在为郭广昌这个领跑者惊讶。
贵为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综合实力第三位的品牌房地产企业,今天的复地已经用一系列产品和品牌运作奠定了其在上海的杰出地位——上海最大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上海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三强。
然而,谁能想到,这个声名显赫的房地产公司在刚进入地产市场时也曾低迷过。当初决定放弃咨询行业转战医药和房地产时,郭广昌和梁信军就产生了分歧。如果说医药是因为范伟带来的技术尚且有所保障,那房地产对复星来说则完全是新领域。梁信军对此持怀疑态度,郭广昌跟梁信军畅谈了一个晚上,最终,梁信军同意了郭广昌的观点。
当时,国家政策决定了一个行业的兴衰,从计划经济中复苏的市场还不成熟,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市场的规范化运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中,经济主体都无法从根本上脱离政策的引导。
房地产和所有原本由国家控制的产业一样,不可能一下子放开,总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走过来的。郭广昌承认,在这件事上犯了冲动的毛病。尽管国家决定放开了,但贸然进入一个陌生领域,还是让郭广昌尝到了苦头。
作为上海首批房地产公司之一,郭广昌刚开始是从中介干起的。可是公司接手的第一个楼盘根本卖不动。纯粹的商品房在当时的上海还不是居民的购房首选,单位集资仍是普通上海市民住房的最佳选择。郭广昌从1992年开始就关注上海的阶层分化,他预料到之后会有蓬勃兴起的中产阶级,但这个阶层的到来远没有他想象得那么快。
那个滞销的楼盘直到复星接手之后,郭广昌制定了针对楼盘的广告方案,方才重装上阵,一举售罄。通过这件事,郭广昌对政策和市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目前,复地在全国的业务全面铺开,光在北京就有四个优质楼盘——玉泉新城、位于西大望路的“PEKING HOUSE”、位于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