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页)
无名的南县一下子在全国出名了,每天有近十万的外来人口流入南县,这些人的衣食住行和吃喝玩乐带动了南县的消费市场,迅速拉动和提高了南县人民的经济。
仅仅南村,本来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是靠种田为生,但是随着锦绣园的崛起,南村人家家户户都由种地改为经商。过年过节的时候客流量大,一天的收入都相当于他们之前种地一年的收入,现在锦绣园消声灭迹了,南县,南村又恢复了锦绣园出现之前的情形,可是经历了这三年的繁荣,他们怎么可能接受得了现在的状况?
蓝宝儿打电话来告诉蓝铃儿,说他的餐馆也无法开下去,现在已经关门了,他们两口子都是勤快人,这一闲下来,心里很不踏实,但是现在南县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行,让他们还像以前那样种地,辛苦一年下来只有仨瓜俩枣,他们已经不愿意这样过活了。
蓝铃儿安慰哥哥说:“哥,你们这些年也赚了差不多几百万了,也够你们下半辈子生活了。如果实在不甘心闲下来,我建议你们去县城买一套住房,买一个商铺,随便卖一点东西淘一点生活费,也方便两个孩子就近上学。”那时候全国各地的房价还没有大涨,蓝铃儿建议哥哥买房是划算的,总比把钱放在银行里要有用多了。(未完待续。。)
第182章 不怀好意
182。不怀好意
锦绣园繁荣的时候,南村的土地是寸土寸金的,锦绣园没落了,南村又像以前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子了。南村的房价一落千丈,在蓝铃儿离开南村的时候,她曾经劝过丁香,让她把蓝家宾馆卖了,去县城买房子。但是那时候锦绣园客人如云,蓝家宾馆每天的收入可观,他们当然舍不得卖,现在回头想想,要是那时候听蓝铃儿的,就可以大赚一笔了,可是谁知道会这样呢?说起来也奇怪,好像自己的妹妹似乎知道会有今天一样,但是他们不敢乱说,现在外面已经对她众说纷纭了。说锦绣园毁了和她有关,如果别人再知道蓝铃儿有可能早知道南村的房子会跌价,不定会怎么想蓝铃儿呢!
现在蓝铃儿又叫他们去县城买房子,这次蓝宝儿和丁香好好考虑了一番,决定听蓝铃儿的,去县城买房子,因为县城毕竟是县城,不会因为一个突然的变故就突然变得萧条了。它再怎么说,都是全县最热闹繁华的地段,经济再萧条,总会有人消费,所以在县城买房子,不仅有利于做生意,对两个孩子上学也方便,自己生活也便利。蓝宝儿两口子做了几年生意的人,是不可能再去靠种地为生了,他们这辈子,只能是做生意这条路可走。
于是,蓝宝儿和丁香马上在县城买了一个热闹地段的商铺,继续开他的餐馆,锦绣园变成荒园以后。县城里开倒了许多餐馆,蓝宝儿的厨艺是得到蓝铃儿亲传的,喜欢他的口味的人不少。所以餐馆的生意虽然不能和之前相比,但是赚一点生活费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再加上是自己家的房子,他们没有什么经济压力,所以餐馆也还算开得顺利。
蓝宝儿还在县城里买了一个有天有地的小院,独栋两层楼的砖房,他们入住之前还装修了一下。
这样,蓝宝儿一家摇身一变。就成了城里人,在县城里做生意,一家人也都生活在那里。日子也过得很滋润。
蓝爸蓝妈听说儿子又在县城里重新开了餐馆,就坐不住了,想回去看看,帮儿子他们帮忙带带孩子。
他们出来的目的是想避避风头。躲个清净。听蓝宝儿说,虽然各种各样的风言风语还在,但是自己置之不理,他们也耐何不了。现在他们又搬到了县城里去,离那些是否又远了一点。
蓝爸蓝妈到a市已经快一个月了,临走之前,蓝铃儿的婆婆想请他们去家里吃一顿饭。
经过了锦绣园的风波,蓝铃儿对人对事都看开了许多。人生不过短短的几十载,又何必凡事斤斤计较呢!对人宽厚一些又何妨。她主动和婆婆改善了许多关系。因为公公婆婆想念孩子,蓝铃儿便把两个孩子和张嫂送到婆婆家,让他们在婆婆家呆上半天,婆婆对蓝铃儿的积怨也就消了一些。
现在婆婆主动请蓝爸蓝妈去吃一顿饭,因为孟逸飞出差不在家,蓝铃儿带着孩子们陪着父母去了。
去了才知道,哥哥和妹妹家也来了。
蓝铃儿本来是怀着一份诚意来吃这顿饭的,但是看见于倩倩的那一刻,她就知道来者不善。
蓝铃儿不明白婆婆请自己的父母吃饭,为什么偏偏要把孟羽飞和孟玉飞两家也叫来了。她只知道一大家人热闹,但是她不知道人虽然多,却未必心齐,妹妹孟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