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页)
轻不重道。
“侥幸?秦郎何必如此谦虚!”卫青正色道,“秦郎此战之功,已经传遍了南北军,众将士无不以秦郎为楷模。若说李将军此时已是军中神话,秦郎便是众将士渴望超越的目标,大丈夫立于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秦郎与我等莫不应该如此,这也正是陛下希望看到的军人志气!秦城既是有如此本事,我等不及,秦郎自当为陛下分忧才是。”
秦城微微一笑,拜道:“卫将军如此说,倒是秦城妄自菲薄了。”
卫青是什么样的人物秦城还是有底的,汉武帝一代,卫青是出战匈奴的第一名将,此时也是刘彻面前的军中第一红人。如果说当初汉武帝刘彻出击匈奴的四路骑兵中,没有卫青的胜利的话,刘彻的对匈奴的战争政策恐怕就在朝堂上站不住脚跟了。
彼时董仲舒虽然已经向刘彻献上了《天人三策》,差不多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是在汉朝延续了六七十年的黄老学说,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汉武帝要废先王之政,出兵击灭匈奴,朝堂上习惯了和亲政策的大臣们,自然是会给刘彻不少阻力。刘彻借助前两年的马邑之围成功将军权握在了手中,这也使得他得以在长安大练骑兵。但是匈奴人六七十年来带给汉朝朝堂的压迫性影响,使得很多人对能够击败匈奴一直抱着悲观态度。匈奴骑兵的强悍,尤其是高祖时期白登之围留下的心理阴影,使得这些人理所当然的认为,匈奴骑兵是汉军所不能战胜的。
也就是在这时,李广率领着边郡万余汉军将士大败了匈奴左贤王的万五骑兵,虽说最后要不是公孙贺救援的及时,李广很可能已经城破人亡了,但是现实就是李广胜了,而且还是斩首五千的大胜,这对刘彻来说,无异于打了一针鸡血,太具有振奋作用了。本来刘彻将出击匈奴的希望完全寄托在长安训练出来的骑兵上,如此三五年之后,再出击匈奴,只要能有一场胜利,就如当年卫青所取得的胜利一样,刘彻就能将他的对匈战争政策执行下去了。
而现在,在刘彻的zhōng yāng骑兵还没有练成之际,李广以边郡之力,大败匈奴左贤王,这在让刘彻惊喜之际,也使得他的对匈战争政策能够更加有力的走下去。所以,刘彻对李广此番行动的赞赏,绝对不是一个关内侯就能完全表达的。
秦城这边一边跟卫青和李广说着话,心中一直在盘算着刘彻将卫青派来上谷的用意,想到了这些,心中也就猜到了个大概,若果真如此的话,只怕卫青这次在乾桑城还有得一些时间停留。
对于秦城而言,这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了。如果说李广是封疆大吏的话,卫青就是zhōng yāng核心高层了,依托李广,秦城可以在地方立足,获得资历,那么交好卫青,就可以为自己以后进入长安,进入核心层打下一个不错的铺垫。
第四十一章 卫青勘营
卫青来了这乾桑城,在郡守府念完了刘彻的封赏令,便提出要去乾桑城军营,看看乾桑城这支能够大胜匈奴的汉军。对此李广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也就领着卫青去了。当然,李广也不会无聊到事先让军营准备个什么欢迎仪式或者什么团体cāo练来迎接卫青的检验。卫青到了乾桑城军营后,便如同初哥儿逛窑子,瞬间将李广等人忘在了脑外。很认真的开始四处打量,每一件事物看的很是仔细,很是认真,也不询问身边的乾桑城诸位将军,自己看的不亦乐乎。那副认真的神态,如同要记住军营中的每一把长刀每一件长戟的样子一样。当然,至于他这般看能看出什么东西来,跟在他后面的秦城和李广自然是不会关心的。倒是后来,卫青跟军营的普通戍卒交谈了不少,涉及的东西方方面面。不过都是些这些戍卒能够轻易回答的,不会为难他们。看完了军营,问候完了戍卒,卫青又查看了军营的军械库。一些普通至极的军械,卫青都看的很仔细,不肯错过一个细节,不时将手贴上去抚摸一番,甚至还拿起来嗅一嗅。秦城看着卫青眉头紧皱,一脸认真的样子,心中暗自好笑,卫青如果企图从这里面找到一些乾桑城战胜匈奴的凭借或者蛛丝马迹的话,秦城只能说,想法很全面。
卫青自顾自的在军营中转悠,极少跟李广说些什么。要了解一个军营的真是面貌,作为一个专业人士,自己看一圈,总是比被人家口中说的要真实的多。李广在一旁跟着卫青在军营中转悠,卫青不说话,他也不说什么,心中虽然奇怪,但心中也想到了卫青这么做的大概意思,也就索性不多言。卫青这一番转悠,也将下午饭的时间错过了,不过卫青倒好像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点似的,也不管其他人跟在他后面无所事事是什么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