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之差的西宫贵妃地位。
而自林妃入宫以来,赵顼是再没有到皇後宫中来过。他天天翻的牌子都是林贵妃。这是慈宁皇後从赵顼身边的太监口中盘问出来的。
这教慈宁如何能够甘心?
自幼养尊处优,居高临下的她,头一回如此地在意一个人,也是──憎恨──一个人,当然,还包括那个身世成谜的小贱种!
日子也就这麽一天一天的过去了。
公元1118年,重和元年5月。
面对大辽的明目张胆的侵吞土地和挑动战争,一向忍气吞声的北宋也不得不开始准备迎战。在集中了所有大臣考虑带兵人选的时候,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太上皇赵顼坚决主张由自己御驾亲征。
在群臣力阻、赵佶哀劝无效後,随後出面的高太後、慈宁皇後以及几乎所有的皇亲国戚费尽唇舌,却无一能够说服一意孤行的赵顼。
文武百官,只有面面相觑。
只有林贵妃什麽都没有说。
虽然她奉高太後之命也象征性地哀求过赵顼要保重龙体,但是知道事实真象的她明白,这件事是决不可能挽回的。而且,──凝视著赵顼平静的侧脸,她知道,赵顼这一去,很可能将一去不回。
含著眼泪,哀怜地看著犹自在红罗小被里熟睡的孩子,她也暗暗地下了一个决心。
事实果然如此。
1118年6月,太上皇赵顼率领六万兵马浩浩荡荡北征大辽。
1119年7月18日,赵顼在辽和西夏的边境夹山战死,六万兵马全军覆没。
这下子,原本只想等著前线捷报频传,坐享其成的宋徽宗赵佶真正地慌了神。
面对汹汹而来的辽兵,赵佶自知以宋军之积贫积弱,决非对手。他不得不求助於北方渤海地区新兴的政权金国。先後派遣马政、赵良嗣数次出使金国,协同共同攻辽。
第二年,北宋和金国终於缔结了盟约,史称海上之约。
这一年的7月18日大清早,正是秋风初起之际,灵和宫里突然传来一声恐怖的尖叫。
“太妃!太妃……”
吓得面孔翻白的宫女,被闻声而来的执事太监盘问“发生什麽事”了时,只会翻来覆去地说一句话:“太妃的尸体,太妃的尸体……”
闻讯赶来灵和宫的赵佶,一走进这落花久瘗的庭院里,就看见了自绝於紫荆树下的林妃的尸体。
容色如生,遗香犹舞,人,却是早已断气。
秋风里的紫荆树,无声无息地掉落了几叶残绿。
在赵顼噩耗传来当晚,曾经投缳自尽过一次的林妃,被及时发现的宫人救活过来後,望著扑在自己身边哇哇大哭的十二岁的孩子,曾经愧疚地说过:“娘对不起你,为了你,娘也会活下去的。”
一年过去了,她终究没有勘破情关。
“母妃!──”
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喊,打断了赵佶的沈思。
从里屋里光著脚跑出来的孩子,面孔苍白地看著悬挂在紫荆树下的母亲的尸体,张大了嘴巴却说不出话来。
半天,他才“哇”地一声再哭了出来:“母妃!母妃……”
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就算生在帝王家里,阊阖殿中,从此也只能注定了与孤寂相伴一世了吧。
赵佶走上前去,看著这个已经停止哭泣的皇弟。
苍白的面容,被泪痕渍湿了的睫毛,在晶莹剔透的眼珠儿四周围出一圈儿阴影。可以时不时地闻到的遗传自母亲的暗香,在这萧索的秋风里是一缕不合时宜的华丽音调。
“你叫赵苏?”
十三岁的孩子动也不动地点了点头。
“还是个小孩子啊,没有了母亲该怎麽办呢?──从今日起,你过去侍奉母後罢!”
赵佶只当这样的安排是对这个孤苦伶仃的弟弟好。
於是,三天以後,三皇子赵苏搬进了慈宁皇後居住的永祝宫中,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2。
“什麽?皇儿你要哀家来教导这个孩子?”
开始慈宁皇後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居然──居然要我来抚养那个骚狐狸精的野种孩子?
赵佶完全不明了母後面上隐隐可见的怒气从何而来,他想母後从小对自己都很娇纵,现下将这个年幼失母的弟弟交由母後管教,既可让皇弟重拾母爱,也可稍解母後膝下寂寞。正是两全俱美才是。他哪里知道自己母亲心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