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4 页)
之,先以弩箭手临岸长距劲射,待敌溃退,再以大军围杀,此战可获全胜。“
沮授仍旧不安的说道:“大军实宜进不宜退,还请主公三思。“
袁绍长长呼出一口气,断言道:“若我军主动攻击,他们骑兵马快,据我所知就连他们的辎重营也是驮马数千,如何追得上?若是他们再往后退到易水边,则攻之不易,成了僵局。若依本侯之计,待其渡河时迎头痛击,一举击溃其主力,则幽州之地,乃至辽东,将是本侯囊中之物。“
沮授听他说得也有道理,要是公孙白退过了易水再据守,袁绍就只能望河兴叹,只好不再做声。
袁绍说罢大喝过去道:“公孙白小儿听着,我们便后退百步,尔等须立即过河,决一死战,勿要出尔反尔。“
接着发下后撤百步的命令。
ps:晚上继续双更,求订阅和月票,本书在总的成绩排在现行在更新的历史书前50还是没问题的,问题是现在的成绩却没上历史战力榜前50的榜啊……(未完待续。)
第217章 兵败如山倒
眼见敌军果然撤退,公孙白终于松了一口气,向身后的诸将笑道:“袁绍果然不负众望,哈哈!”
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袁绍是否愿意退兵!
袁绍并不知道,他这一退意味着什么,而公孙白和郭嘉却知道,袁绍这一退,这场持续几年的公孙氏和袁氏的大战,终于要缓缓的进入尾声了。
公孙白肯孤注一掷,投入全力求取一战功成,是因为历史上有人这么试过;袁绍所以肯“小退师”,是要趁己军渡河欲速不能的当儿,回师痛击。
像袁绍方面多达二十万以上之众的军队,等若一头臃肿不堪、脑袋难以指挥四肢的庞大怪物,不要说后退百步,后退任何一步均牵涉到二十多万人,一动无有不动,其乱势可想而知。
兼且敌阵采取偃月式的密集守势,防守上固是无懈可击,进攻亦可井然有序,可是若掉头往后走,不但协调困难,且会把原先紧密的阵式系统拉松破坏。
袁绍方面当然不会这幺想,会以为公孙白待他们重新布好阵势,才渡河决战。
现在主动已绝对地掌握在公孙白手上,公孙白有信心他会在最适当的时刻,下达渡河进攻的命令,而且他的一万八千精骑,能够以闪电的速度击溃二十万乱军。
公孙白凝望敌阵,敌军号角高鸣,敌人大后方的骑兵队开始后撤,由于敌方人多,最远的三支部队离前线足有一里之遥。,因距离太远。听不清楚他和袁绍的对话,接到后撤百步的命令。肯定上上下下摸不着头脑,心生疑惑。
对岸的文丑此时离开大旗在处的袁绍,率领十多名亲兵驰往最前线,来回飞驰,大声吩咐前线由颜良指挥的三万盾箭手固守原地,直至他发下命令,始可后撤。
颜良则神情肃穆,默然不语,可以想象他心情的紧张。
此时敌人整个大后方均开始掉转马头往后撤退。动势蔓延至中军,原先固若金汤的阵势,已烟消云散。
赵云紧张至气也透不过来,急喘两口气道:“何时进攻?”
公孙白油然道:“当袁绍主旗移动,就是我们挥军渡河,克敌制胜的一刻。”
张郃瞧着文丑从前线另一边飞驰回来,与亲兵勒马敌阵最前方处,离颜良只有十多步的距离,正虎视眈眈的目注己方。担心道:“若对方盾箭手仍固守前线,以敌军的大黄弩之强,我们恐怕无法突破他们的防线,纵使成功渡河。恐怕也要损失惨重。”
公孙白淡淡道:“敌方在重整阵势前,军心已乱,兼我方马快。百步之地瞬即到达,他们有大黄弩。我们也有,我们的骑兵居高临下。可以压制住他们,其盾箭手既缺后方支持,一冲可破,败势一成,对方将回天乏术。只要有颜良在,敌军必败!”
赵云道:“袁绍动了!”
公孙白亦看到袁绍的大旗移动,两旁的骑兵队左右夹护,掉头后撤。
整个前线也移动起来,包括左右翼的骑兵队,袁绍花费了半个时辰排列好的队列瞬间大乱。
三万盾箭手与文丑、颜良仍留守前线,摆明到一切妥当,方肯后撤。在这样的情况下,步兵当然比骑兵灵活。
公孙白大喝道:“击鼓!”
咚咚咚~
布在前方的数十面大鼓,在数十力士鼓锤齐下,节奏如一,檑鼓声立时震天响起,传遍战场每一角落。
敌队中包括袁绍等在内大部份人,均给鼓声吓了一跳,纷纷回头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