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2/4 页)
师伯,你看大家也都休息够了,我看我们是不是边走边聊吧?”
“呵呵!好啊!大家边走边聊,我一闭关就是一年,很久没有出来走动了。现在又有你们这些年轻人陪着一起登山,那我们就好好的活动活动,走啊!”龙刚呵呵笑着就率先向前开始走去。
陪着龙刚师伯,我们一路上一边欣赏着四周的那些美丽而奇特的自然景观,一边聊着天。不知不觉中,我们慢慢的已经登上了山顶。
而在登山的一路上,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这里可谓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从南天门经过天街至绝顶,虽然地势平缓,但别有洞天,景色格外诱人。
“呵呵!龙师伯、小强、叶师兄,我们终于登上了山顶了。”站在顶峰的一处平地上,文秀不由得兴奋的向我们笑道。
“呵呵!是啊!终于上来了,想来这次已经是我第十次登上泰山的顶峰了。每次登上这里,我的感受都有所不同,站在这里,我觉得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他让我觉得是那么的舒适畅快 。”这时龙刚师伯也笑了笑,接着又道:“李师侄,你是第一次来泰山旅游吗?是不是第一次登上这里?现在你站在这里觉得有什么感受?”
“是的,龙师伯,我和文秀都是第一次来这里旅游。”我向龙刚师伯点了点头,而后又望着远方的景色道:“站在这里,我方才真正体会到杜甫当年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真正含义。”
“龙师伯,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曾认为:泰山吞西华,压南衡,驾中嵩,轶北恒,为群山之最。可是实际上泰山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它还次于恒山、华山,仅占第三位。而且在全国大山中无论高度还是面积,泰山那更数不上说是最高最大,那它又凭什么成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尊“呢?”这时文秀来到了我和龙刚师伯的身边向龙刚师伯问道。
“呵呵!钟侄女你说的不错,实际上泰山无论是从它的高度还是面积,它都数不上说是最高最大。其实泰山之所以成够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长“、”五岳独尊“,那是因为泰山突兀而立于华北大平原东侧的齐鲁古国,东临浩波无涯的大海,西靠着源远流长、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南有汶、泗、淮之水。纵览东部沿海广大区域,泰山踞高临下,凌驾于齐鲁丘群之上,真正成了茫茫原野上的”东天一柱“。这样,古代人们便有了泰山为天下之中心的感觉。”龙刚师伯微笑的向文秀点了点头,然后又看着四周的景官感慨的说道。
就这样,我们站在那里,慢慢的欣赏着泰山那美丽的风景,听龙刚师伯讲述着那些与泰山相关的故事。
第三卷 第四章 四大家族
来到泰山已经三天了,在这三天里,我和文秀以及龙刚他们慢慢的游览了泰山的大部分的景点。其中包括了泰山的四大奇观中的两个个景点旭日东升和云海玉盘。
泰山日出是壮观而动人心弦的,它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清晨,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而另一个四大奇观云海玉盘,那也是岱顶的又一奇观。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如果无风,在岱顶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
泰山的另外一个奇观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而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前几天,因为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能够观看到那泰山佛光。今天傍晚因为是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刚好也是太阳斜照之时,这正符合了泰山佛光出现的所有条件。
因此,我们决定前往岱顶观看这泰山佛光。于是我们约上龙刚师伯他们,然后坐上中天门索道直达岱顶。
当我们到达岱顶,此时泰山佛光已经形成,我们站在岱顶的较高处顺光而视,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恰似佛象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