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2/4 页)
军队进击吐蕃。随后,侄儿又借佯病之机,快马前往神策驻军八镇及剑南道节帅府恳请配合行事。所幸安西节度留后郭大人、剑南节度韦大人及八镇将军皆都是为国事而不惜身的朝廷栋梁,多方协作之下,遂成就此次大大有利于我的唐蕃盟约。”崔破也是正襟危坐的将当日之事一一叙来。
“那袭击大食使团的果真是吐蕃人……”崔佑甫淡淡的说了一句足以让崔破惊心动魄的话后,续又说道:“于我大唐大大有利!那你且说说都有些什么益处。”
“这十七万百姓归国,此举必将大大提高朝廷威望,重塑士气军心,更让河北四叛镇及那些有心异动的节度使辖下百姓明白,唯有朝廷才是正朔所在,影响极为深远。此利益第一也;其二,吐蕃及黑衣大食两虎相争,此番缠斗必然历时弥久,此举必然使我唐蕃边境大大减压,足可将八镇十四万精锐神策驻军抽调出四三之数用于北上平定四镇,朝廷军力可谓大增;其三,唐蕃边境百姓再不受忙于守土之战的吐蕃袭扰;其四,吐蕃地处高原,各种制造工艺落后,此番举国大战,其国内后勤支应必定难继,我等正可以军器换良马,解我朝无精锐骑兵可用的大患,更能戮力平定四镇;其五……”崔佑甫摇手制住愈说愈激动的崔破,插言淡淡问了一句:“崔镇将可曾想过这黑衣大食之事?”
“黑衣大事何事?”崔破愕然问了一句
“借道黑衣大食,何异于‘借道伐虢’,崔镇将一榜状元,难道还不知道这个典故,你这借道易,若是屈底波就势占了我安西四镇又当如何?”中书大人略带讥诮的说道。
淡淡一笑,崔破随口说道:“他若真是要,那便给了他又何妨?”。
第三十三章
“混帐东西!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镇之地岂是你能做主的,想要给谁就给谁?只此一条,就是将你明正典刑也不虚妄”一听到崔破这句淡淡的话语,中书大人立即暴怒叱呵。
崔破深知伯父这一句话恐怕更多还是说给屏风后之人所听的,不过,即便没有这一层因素在内,这话也足以引起他的一番猛烈训斥,儒门世家出身之人尤重“守土”二字,“山河破碎”是他们最不能忍受的人生大悲哀,国土观念可谓是已经深深的烙入了他们的血液、骨髓,两国交锋或交往中,他们可以承受任何屈辱的条件,但是一旦涉及到国土两字,便是一毫一厘也是不肯退让的,这也是为什么常衮会断然拒绝黑衣大食的提议,而这么一个简单的“驱狼吞虎”之策无由实施的根源所在。
想到这里,崔破也是一个苦笑,这个观念固然是好,但是如今的形势之下,还尤自固执而不能变通,实在就有些不和时宜了。
“伯父息怒,且容侄儿为您细细分说这其中的想法”如此情势下,崔破也只能缓缓图之了。
“讲”尤自怒气勃发的中书大人坐下后厉声说道。
“侄儿且请问伯父,开元之时,四夷归附的羁縻州有多少?而短短数十年后的如今,我朝统领的羁縻州又是多少?”崔破旁侧迂回的轻轻问道,不待崔佑甫回答,他已经径直接言道:“开元之时,我朝有内州三百二十一,而四夷归附的边地羁縻州却达到八百之数;如今,这八百之数却是降到二百五十一,尚不及开元时的三一之数,即便是这保留的二百余个羁縻州也是对朝廷的旨意阴奉阳为,再无半分开元之时,天子登高一呼,天下四方响应的盛况。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何在?”
“蛮夷之人那里懂得信义二子,首鼠两端是他们一贯所为,此事不足为奇”中书大人语带恨声的说道。
见自己的这位族伯大人不肯承认现实,崔破也只能淡淡一笑道:“这八百羁縻州当日大多是自己举国来投,谴使至长安献上国书,恳请置于我朝治下,原因何在?一则是渴慕我朝恢弘繁盛的文化;再则是缘于我朝对羁縻各州有容乃大的施政方式,但是,最重要的却是一个强盛的大唐能够给予他们足够的保护和安全感,也正是缘自于此,所以才有四方来投,甚至一日之内设置十二羁縻州的盛况出现。”激动之下的崔破竟是无意之中使用了一个极度新鲜的名词。
“安全感……”将这三个字在嘴中咀嚼了良久,崔佑甫才开言道:“说下去”
见族伯的脸上露出有以为然的神色,崔破知道自己的这一番话毕竟是让他听进去了许多,精神一震,乃继续向下说道:“也正是缘于此,当我大唐经历安史叛乱,国势衰微后,这些羁縻州会另投新路,改弦更张,小侄以为,这与信义无关,唯有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原因”
“唯有实力才是决定一切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