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页)
当他结印向孩子喊一声敕时,那孩子便揭开黑布,一翻身便跳在地上,还向观众抱拳,四方作个罗汉揖。此时,之前离去的那白衣青年也回来了,和女子,以及施半仙,还有那小孩,共同面向观众抱拳施礼。
现场观众掌声雷动,很多人把碎银铜钱投向孩子。还有些人,这时才向施半仙买五雷符。
这场戏法可以说表演得很成功。而这场戏法又是施半仙行走江湖的必杀技,名叫:七圣法。
可以说这次是赚得盆满钵满。
戏法变完了,可是现场的观众却意犹未尽,不愿离去,叫施半仙在来一个,或惊奇施半仙是怎么做到的,能否解惑?
也就是这个时候,人群外传来一个焦急的声音,冲那白衣青年喊:“慕白兄!你怎么还在这里?金榜贴出来了,快走……”
第4章金榜题名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这句话在重文轻武的宋朝尤为突出。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所以中状元而魁天下,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和最高目标。
一旦科举登第,得到的将会是精神、物质两方面的超值回报。
考取功名的士人在宋代社会中所受到的重视和推崇也是空前的。宋朝人评价一个家族的兴盛程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个家族有几个考中科举的男子和几个嫁给科举出身者的女子。
虽然前一个标准是主要的,但是后者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出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也不仅仅是个人角色从女儿到妻子的转变,她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当联系两个家族的纽带。这一作用在当时人眼中是被重视的。宋代也不例外。
因而为女儿选择理想的婚配对象常常是使父母伤脑筋的大事。不过,所谓的理想对象既不是女儿的个人意愿,也不是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父母主要是父亲从维系、发展家族的角度来考虑的。
正因为上述原因,考中科举的士人就成了豪富之家选择佳婿的“抢手货”,真是“十年勤苦无人问,一日成名天下知”。
上午时分,大内宫墙边。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书生,皇榜贴出,公公刚走,在场的书生就一窝蜂的拥上了前来,气氛达到了顶峰,你挤我,我挤你,都盯着皇榜上的名字仔细看,看自己是否高中,是否拥有未来和明天。
还有一些达官贵人家的家仆看了后,瞪大了双眼,立马挤出人群跑回了家,准备通知主人前来捉婿,好光大自家门楣。
“哎哥们,今年的状元是谁呀?”
“自己不知道看吗?”一个落榜书生不厌烦的说。
“让一让,大家让一让……”又有几个心急火燎的书生挤上了前来。
皇榜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有人榜上有名喜极而泣,有人落榜神色黯然,还有好朋知己高中齐声道贺,一片嘈杂热闹,可以说人生百态世间五味尽在其中。
“状元,萧国梁……”
“榜眼,赵汝愚……”
“探花,赵烨。”
一个身穿青色长衫的书生盯着皇榜念到这里,心中隐有失落,因为没有他的名字,同时也愤愤不平的说:“榜上无我名也就算了,居然连慕白兄你的名字也没有,这公平吗?”
旁边站着的白衣长衫青年看了他一眼,轻声笑说:“当朝考试都是糊名制,那有作弊或包庇徇私可能?要相信这个世上人外有人。”
“就你洒脱,得了,一甲没我名,那我就去看看二甲上有无我周星大名。”说笑间,周星走向了另一旁。
看着周星去了另一边,身穿白色长衫的施慕白默默转过了头,继续盯着眼前的一甲金榜,只是神色上多了几许黯然。
南宋的科举制度分五甲,分别以金榜贴在宫墙上。
一甲分三名,就是状元和榜眼以及探花,这三名是进士及第,是可以直接授予官职的,而且由于是皇帝钦点,所以是天子门生,以后官途无可限量。
二甲分五名,赐予进士出身,这个身份需要去翰林院考试,然后学习三年方可根据才能大小授官,官途上人缘好运气好会做人可高升,但也升不了多高,运气不佳得罪权贵恐性命堪忧。
三甲分若干名,赐予同进士出身,这个身份比二甲逊色很多。就更别说四甲,五甲了。
但不管怎么说,一甲二甲三甲四甲五甲统称进士,有着常人不能比拟的社会地位,就是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