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页)
曲先生道:“石生这话一出口,岂不是误了姜老城兄弟性命?”
举人一愣,自己捂了嘴。
师爷早已察觉,在知事身后嘀咕一声:“小民卢思?”
棹知事惊愕地对卢魁先说:“小民卢思?——是你写的!一夜之间,你竟写下这等文章!”
吴师爷指卢魁先:“告白于合川万千民众?——卢思,你怎么送出死牢去的?”
卢魁先目光越过吴师爷,看一眼身后,牢子周三已经不见去向。他悠悠地对棹知事与吴师爷说:“你那死牢,不是开了扇天窗么?写罢文章,我便抛出窗去,任它随风飘去……”
吴师爷与棹知事相对摇头。
卢魁先趁机悄悄抬眼望城头,原先在上巴望下面的姜老城正被牢子拽着,离开城头。卢魁先心头默默对姜老城二人说:“姜大伯,周三叔,为救我三人性命,你们只好落荒而逃!不知哪年哪月,我才能报答两个长辈的救命之恩!”
卢魁先见二人身影消逝,收回视线,哂笑着冲棹知事把话说完:“万幸清风识字,竟送到了棹洋渡棹迩逢棹知事治下的百姓手中。”
棹知事猛一跺脚,恶向胆边生,回头望一眼吴师爷,低声道:“一不做,二不休,今日之事,再若姑息,必定酿成哗变造反大事!”
吴师爷道:“老爷是说,眼下刑场去不成了……”
棹知事望一眼吴师爷身后的枪兵,一字一句道:“押回死牢,就地正法!”
川省各县中,合川县城墙不算高,不算厚。毕竟边鄙小县,非商贾必经之路,兵家必争之地。合川城墙虽不算高不算厚,但挡住城里临时刑场的人声却绰绰有余。北门外,原本坐地的卢茂林早已站起,看清了头上三个木笼中所盛的全不是自己儿子的头(那其实是昨天腾空死牢时被斩的那三人)。卢茂林只听城里头人声喧闹,听不见闹的什么,但想到只要在闹,多半自己的儿子还活着。虽然听不清闹的什么,但晓得都与自家两个儿子颈项上那两颗人脑壳相关。卢茂林急得昂起脑壳冲城头大喊:“姜大哥!快开城啊,都什么时辰了?”
突然黑黑的城门洞中传来一声闷声:“我把你这卢麻布,平常无事,天天头一个挑麻布进城。今日你两个儿子生死大事,却为何姗姗来迟?”
卢茂林低下脑壳望去——正是姜老城,城门不知几时竟已打开,姜老城冒出头来。卢茂林急问:“我那两个儿子是死是活?”
姜老城跑得急,回头一指:“城门大开,你不会自己看看去!”
“今日你不在城头,怎么钻城门洞了?”
卢茂林看清姜老城与死牢看守周三同行,两人正脱去制服,套上破旧的长衫子,他便问:“姜大哥,周三哥,你们这是……”
周三催姜老城快走。姜老城说:“麻布兄弟,我们哥二人的事,你休问,有人问起,你也说没看见。快顾你那两个儿子吧!”
卢茂林心下细辨姜老城的话,却不是叫自己去刑场上收尸,也就是说,儿子还活着!卢茂林便松了一口气,回头望姜老城,问:“姜大哥,你要去哪里?”
姜老城对自己“要去哪里”,都还没搞清楚,却被卢茂林这简单一问,问得来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他急中生智,改了川剧腔:“我这里易蟒袍潜出那开封府……”
姜老城冲卢茂林如戏台上一般拱手笑别,拽着周三弟便走。周三弟见不得他那穷作乐的样子,便也学唱:“潜出开封府,又奔哪里哟我的包龙图我的亲哥哥!”
姜老城:“此处不留爷!”
周三弟也是个爱听戏的人,联得上姜老城句子:“自有留爷处。大哥意欲何往啊?”
“即此合川北城沿嘉陵江东去百十里,有一个好去处!”
“北碚乡?”
“北碚乡!”
“小三峡?”
“小三峡!”
“自古落草为寇的好去处?”
“今日落魄好汉的好归宿哇。”
“好,三弟我今日便随了姜大哥!”
“投那北碚乡、小三峡当中方圆百里周围四县闻名的土匪窝!”
卢茂林见二人出城落荒而逃,他拽着儿子,埋头冲进黑暗的城门洞。急如火燎,直奔闹声大作的县衙后门。
县衙后门,棹知事心头才是急如火燎,明明自己叫吴师爷下令枪兵动手,这吴师爷却为何迟迟未动?棹知事听得民愤声大起,回头一望,对面合川士绅与民众人数越见多了,哄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