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部分(第2/4 页)
每个人一块钱。”毛弟说。
“这钱做什么用?拿给乞丐吗?因为他们非常可怜啊!”女儿说。
“你说乞丐可怜吗?前方将士比他们更可怜,更痛苦呢!”毛弟说。
“爸爸上山养病,还要指挥民生公司的轮船,给前方将士送军粮,所以说,爸爸也在前方。”女儿说。
“那我们就把每个人的一块钱加起来,买一架飞机,送到前方去。炸日本鬼子。”毛弟说。
“爸爸能不能摆点家里的事给我们听听?”毛弟说。
“可以啊。”
“爸爸为啥学英文?”
“这个问题,你们上个月回家问过爸爸。”
“当时爸爸说,”儿女们笑道,“Thisisa秘密。”
“因为当时爸爸还不会说Secret,”爸爸脸一红,“还是你们提醒爸爸的。”
儿女们没在意,收音机音乐戛然而止,换成了英语新闻,播音员语调远较平时急促……
蒙淑仪发现,卢作孚不说话了,似有点走神,她便说:“吃饭吃饭。这么大一海碗珍珠丸子还塞不住你们这五张嘴!”妈妈夹一个珍珠丸子给爸爸。
“爸,问您呢!”嘴里塞满珍珠丸子,儿女们照问不误。
“珍珠……”爸爸皱着眉头说。
爸爸依旧盯着桌面以外,大家跟着望去,这才发现他望着壁炉上的收音机。
妈妈也发现爸爸所说的不是丸子,“珍珠?”
“珍珠港。”
“珍珠……港?”
“大轰炸!”
儿女们这才看出,爸爸一直在听收音机中的英语新闻。
“谁轰炸谁?”蒙淑仪刚问出,见卢作孚起身,望着收音机,说:“罗斯福演讲!”
收音机中,播音员预报的声音,换成罗斯福的声音。
卢作孚听了,告诉蒙淑仪:“昨天,1941年12月7日——这是臭名昭著的日子,美国受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的突然袭击!”
卢作孚停了停,收音机中,罗斯福的声音变得高亢:“我请求美国国会宣布,美国和日本帝国已进入战争状态!”
“美国对日宣战了!”卢作孚告诉蒙淑仪,“这一来,中国打赢日本,就会快些!”
“早就巴心不得了!”妈妈说。
“爸爸,你的英语,几时学会的?”儿女们大为惊喜,同声问道。
一个月后,1942年初,卢作孚病初愈,即向国民政府提交辞呈,辞去交通部次长公职。
1944年,大后方喊出一个口号,让千百万青年热血沸腾:“十万青年十万军”。
在沙坪坝的中央大学,这口号是写在横幅上,悬在参军报名处的上空。明贤挤进报名队伍,却被一个人硬生生抢在他前面,还笑道:“明贤,你就免了吧,你想想,你是谁的儿子?”
明贤一愣,被更多的后来者挤出队伍。明贤想了想,买下一份报纸。报纸头版有张照片,参军青年正在游行,队前打着横幅:“十万青年十万军”。
明贤回到家中,隔窗望见,爸爸正在书房灯下读报,妈妈扶着爸爸的肩膀听着,爸爸说了句话,妈妈点头,爸爸看妈妈点过头,提笔在报纸上写下一行字,妈妈看爸爸写的字,又点头。明贤进了屋,跟妈妈打过招呼,进了爸爸书房,将报纸头版摊开在桌上,刚好压住爸爸的报纸,说:“爸,今天的报纸。”
“唔。”爸爸看着报纸,随口读出:“十万青年十万军。”
“今天,中大教育长朱经农在学校传达了征调文件。”
“唔。”
“儿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唔。”
“儿子知道这是一项艰险的工作。”
“唔。”
“却又是报效国家、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唔。”
“儿子想参加远征军!却……”
“却……什么?”
“怕爸爸妈妈不批准。”
“爸爸说不了么?”
“爸爸、明贤,出来吃饭了。”妈妈来到门口。
“妈妈说不了么?”爸爸回头望着妈妈。
妈妈摇头。
爸爸从明贤的报纸下抽出他先前看的报纸,放在明贤的报纸上。明贤看清了,正是与他带回家的完全相同的报纸,在“十万青年十万军”横幅下,爸爸写着一行字:“明贤若志愿从军,父母完全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