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页)
焉,不见丝毫锐气,大都下马,倚在石头旁休息,有的竟昏昏欲睡,就举起红旗。黄忠见山顶上红旗招展,一声令下。战鼓齐鸣,蜀汉的军队大喊着冲下山来,那种阵势犹如天崩地塌。夏侯渊措手不及,黄忠闪电般已经来到他的面前,大喝一声,像平地惊雷。夏侯渊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见黄忠的宝刀落下,连头带肩被砍成两段。曹兵见主帅被斩,溃不成军。黄忠乘胜追击,占领了定军山。
黄忠、法正之所以能取胜,是因为他们在战争中善于应变,占据有利地形,改变被动的态势,采用了“以逸待劳”的妙计。在两军对垒时,逸者胜,劳者败。所以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敌劳,使己逸,这是掌握作战主动权,伺机歼敌的法宝。
石达开湖口大捷
石达开湖口大捷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谋举义。金田起义后,被封为左军主将,旋封翼王。
西征军在湖南湘潭为曾国藩的湘军所败,节节后撤,武汉失守,九江危急。石达开奉命率援军赴湖口,指挥九江、梅家洲守军顽强抗敌。
太平军面对强大的湘军水师节节败退,石达开命令水师继续战斗,只许败,不许胜。连续观察了三天水战情况,石达开命令停止战斗。
九江码头停泊了四十余艘运输船,整整装了一个通宵的粮食,朝着湖口方向驶去。曾国藩的水师将领早已被胜利冲昏了头,强烈要求曾国藩派快船夺粮,曾国藩坚持不过,只好同意他们快去快回。当两百多艘快船进入湖口的时候,突然无数石达开的战船封住了湖口,万炮齐轰,很快快船就化成了齑粉。当铺天盖地的战船驶向曾国藩的大船的时候,曾国藩已经感到大势已去,炮声一响,灰飞烟灭,万念俱灰的曾国藩投湖自尽,被心腹爱将彭玉麟救起。
石达开真不愧为著名将领,他命令水师履败履战的原因是要好好观察曾国藩的水战战法,他发现曾国藩的大船装重炮,快船装水兵,进可攻、退可守。不断失败的原因是要麻痹曾国藩的将领们。石达开巧妙的运用了“欲擒故纵”的战术,使得曾国藩的将士们得意忘形。然后用“以逸待劳”的战术全歼了曾国藩的水师。
连环三计
连环三计
楚襄王刚刚即位,齐王的使者便率50乘兵车赶到楚国。齐使施礼完毕。便“嘿嘿”地冷笑:“当初陛下作太子时留在齐国当人质,以献楚国东地500里作为提前返楚的条件。如今,齐王要我特地来传个话,陛下会不会食言?”
楚襄王一时怔住了,屏退左右,请齐使稍作休息。他忙请来了当初劝他献地脱身的太傅慎到(约前395—约前315 年):“这事真难办了,齐国果真派人来要地啦!”
慎到是个学者,被人们尊称为慎子。此刻他沉着地说:“别慌,大王明天召见众大臣,让他们各献妙计。”
第二天早朝,楚襄王心里直打鼓。
上柱国子良率先献计:“大王,您不能不给东地。身为一国之君,大王是金口玉言,一旦不讲信义,将被天下诸侯讥笑。先给他,显大王守信;再夺回,显大王武功强大!”
子良才退下,昭常上前劝谏:“大王,东地500 里国上万万给不得。割去它,楚国将失半壁江山。我愿率兵死守东地!”
昭常退下,景鲤平静地给襄王分析:“地要给,否则将失信于天下。楚国难抵齐国强兵,臣愿代大王赴秦国凭三寸不烂之舌搬来救兵!”
景鲤退出后,慎子笑眯眯地踱进拜见襄王。
襄王皱着脸告诉了一切,慎子呵呵一笑:“大王,子良、昭常、景鲤各有见地,您全采用!”
襄王恨恨地瞪了他一眼,“别开玩笑啦!”
慎子笑得更厉害了,他不急不慢地伸出右手三指:“大王发给上柱国子良50乘,东面献地500 里给齐;在子良起程的第二天,派遣昭常为大司马。令他去镇守东地;在派遣昭常的第二天,再派遣景鲤率车50乘,去西边向秦国求救。大王,这叫连环三计。我管保大王不用一兵一卒,保住500 里东地完好无损!”
子良奔赴齐国说明来意,齐王大喜之余,急遣使者率兵前去接受东地。
已在镇守的昭常却迎面慷慨陈词:“别做梦了。我奉命守东地,誓与国土共存齐王闻讯,气鼓鼓地呵斥子良:“这,这作何解释!”
子良大怒:“昭常肯定是假托王命自作主张。大王,您派兵攻打好了!”
齐王一声令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