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页)
民族再也不敢轻易入犯了。
鲜卑族的酋长知道自己遇上了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就开始撇开阳谋玩阴谋,在赵苞周围的人身上花心思。
按照东汉时期的官僚制度,地方官到任的第二年就可以把亲人家属接到身边共同生活。不幸的是,当赵苞派人去家乡接老母和妻子时,消息传到了敌方酋长的耳中,于是,他们设下了一个阴险狠毒的计谋。
那年冬天的十二月,赵苞的老母和妻子乘坐的马车赶到了离阳乐城(辽西郡政府驻地)不远的柳城境内(今属河北昌黎)。这时,一队鲜卑骑兵忽然现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劫走了赵苞的亲人。阴谋得逞的鲜卑酋长大喜过望,狂笑数声,而后立即下令押着赵苞的母亲、妻子做为人质去攻打阳乐城。
赵苞率两万兵出城与鲜卑人对阵,却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妻子已经落入了敌人手中。鲜卑人把赵苞的亲人推到阵前,威胁母亲向儿子喊话劝降。赵苞见母亲被绑不禁心如刀绞,五脏俱焚,突然他精神一振大声对母亲说:“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赵苞的母亲深明大义,远远地大声对儿子喊道:“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之后,赵苞含泪下令进攻。鲜卑酋长原以为赵苞这个孝子会为了使母亲活命而低头投降的,就没做打仗的准备,所以,鲜卑人根本经不住东汉军兵的冲杀,顿时阵脚大乱,纷纷后退,一直逃到燕山以北才敢停下来喘口气。气急败坏的鲜卑酋长在溃逃的路上杀害了赵苞的母亲和妻子。
打退敌军之后,悲痛欲绝的赵苞将亲人的尸身装殓起来,泣血祭奠。然后,他向朝廷上奏本章,请求允许自己护送母亲和妻子的棺柩归葬故里。汉灵帝虽然昏庸,也被赵苞母子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他派使臣前来吊唁,并下圣旨封赵苞为鄃侯(鄃,古地名,在今山东夏津附近)。
赵苞回乡办完丧事之后,痛心地对乡亲们说:“吃国家俸禄的官员如果因为私利而逃避职守算不得忠,牺牲母亲而保全忠义气节算不得孝,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母亲为我而死,我感到非常愧疚,还有什么面目活在世上呢?”接下来的日子里,伤心过度的赵苞不停地呕血,终因心力交瘁而离世。
赵苞舍亲尽忠、舍命全孝的悲壮经历不仅在当时让在场者垂泪,令耳闻者叹息,两千年后的我们读之亦是荡气回肠,眼含热泪,不能自已。
魏晋篇
第35章 刘备没有那么窝囊
说起三国时期的蜀汉昭烈帝刘备,人们就会想到“刘皇叔的江山——哭来的”,“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于是,在大家的印象中,刘备成了个只会哭鼻子、抹眼泪,只会拉关系套近乎的窝囊废,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三国演义》对于刘备哭鼻子、抹眼泪的描写。
咱们在此不妨梳理一下《三国演义》中刘皇叔的流泪史。
刘备第一次流泪是在与赵云初逢又分手时,二人“一见钟情”,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分别时“执手垂泪,不忍相离”。
刘备第二次的泪仍然是为赵云而流,那是在徐州围解之后,当时,“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
第三次流泪在“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一回,地点是关定(关平之父)庄内,彼时,刘备关羽劫后重逢,关羽“迎门接拜,执手啼哭不已”,刘备肯定也流了眼泪,否则关羽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就太不值了。
刘备真正过了一把大哭的瘾是在得知徐母被囚,徐庶要走时,他先是“闻言大哭”,而后又与徐庶“相对而泣,坐以待旦”,等到徐庶真要走时,刘备“泪如雨下,凝泪而望”,以至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吾欲尽伐此处树木,因阻吾忘徐元直(徐庶字元直)之目也。”
再次流泪就和比徐庶更厉害的人才,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有关了,当时,诸葛亮“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装不肯出山,试探刘备之心,刘备失望之下,泪沾袍袖,衣襟尽湿。
刘皇叔下一次流泪是为追随他渡江南下的新野、樊城百姓而哭,正是“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此后,赵子龙单骑救主(乃幼主阿斗),血战而归,刘备有哭。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孙权暗伏杀手,刘备有哭。
公子刘琦英年早逝,刘备有哭。
鲁肃过江三讨荆州,刘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