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页)
天账的标题了。
黄帝的名头一向是响亮的,他也和所有的英雄人物一样,打小就不同凡响。乃是名门之后,老娘亲散步野外,看见巨大电光围绕北斗第一星的天枢,心有所动,于是受孕,怀胎二十四个月方才降生。天枢在《星经》里称为土星,因而黄帝有土德之瑞,土色黄,所以后来叫黄帝。天枢又譬喻国家权柄,所以黄帝骨子里就该做天子。
按照现代医学的观念,产期推迟,原是预后莫测十分危险的事情;而N年的身体浮肿,阙如月经,身体宛如怀孕一般,更是脑中垂体长瘤的恶果。但这种种,只配限制凡庸的俗人,不可以规范天将降大任的超常之人,因此黄帝爷的产期拖了又拖,只能证明他老人家的过人,是早在娘胎里就确定了的。
太史大哥在本纪里对这位老人家的生理阐述是: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这几句端的是言简意赅,字面就渗透出咄咄的势头。当然,这样的势头文字,却不是太史哥的原创,而只好来自《大戴礼》。这也无怪,鉴于史前材料的短缺,适当引用前贤精辟而著名的话语,属于合法而有效的学术行为,算不得剽窃欺诈,譬如今天人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不必标明,谁也不会怀疑他是在“引注”别人的论断。
度过言简意赅的咄咄生理期后,黄帝理所当然地显示出他的咄咄事出有因,于是在收拾了神农老伯和蚩尤小弟之后,他果然做了天子。神农老伯传说就是炎帝,炎帝和黄帝的阪泉大战是著名的战役。今天说大家是炎黄子孙,其实炎和黄两下里,本是你死我活的血海仇家,不料后来成了团结象征。这也自然。那时候经常把仇家的女人当泄欲和传宗接代的工具,仇家亲家纠缠一起,含混不清,买卖不成仁义在,不像后来,非得报仇雪恨,配不得婚姻。
炎帝是火德,长了一副人的身子和牛的脑袋;蚩尤也是铜头铁额吃沙子,兽身人语,所以形象上先就输给了五官端正没有丝毫串种嫌疑的黄帝。至于所谓黄帝土德以土克火的五行,自是后世宣传上的傅会,当不得太真的。
按照小学家的证实,父子继立,属于常道,大约没了儿子,才好去兄终弟及。但在位一百年活了一百一十一岁的黄帝死后,却没有按照这些常道办事。据说黄帝是挑好了吉日和群臣告辞后才死掉的,死后的棺材里是空的,只有一柄剑和一双鞋,比蝉蜕更玄乎,很有些八卦。
继承黄帝遗志的,是黄帝的孙子高阳。关于为甚跳过儿子,史书上倒也有说法,就是本来高阳的伯父玄嚣即了位,因为五行上排序不顺,就予以忽略了。这是乱账,夹缠不清,追究起来十分麻烦。不过,按照这种说法,不但孙子径直接班的悬疑迎刃而解,当天子的顺序也十分对称好看。因为从玄嚣到高阳,从高阳再到高辛,都是侄子接伯父的班,正好是这两支嫡亲血统之间的来回倒腾,似乎很有点儿逻辑存焉。但司马大哥不取此说,也不做任何解释,看来这位仁兄数理上的常识,是极度缺乏了。
高辛死的时候,那种跳来跳去的对称遭到了破坏,没有顾及侄子们的郁闷,而是直截的传给了儿子。据说老大的娘排行最下,所以老大尽管当了一段时间的天子,终于还是心虚,把帝位让给了老弟放勋。
放勋的名字听着耳背,其实他就是著名的尧。尧是死后的封号,属于钉结实了棺材盖儿之后的定论,充满了赞美,所以琅琅上口。后来的那些帝王们,大约是看出了个中奥妙,都去讨巧,所以史书上爬满了文帝啊武帝啊的称号,并且夹杂着经天纬地克定祸乱的确认,他们的名字,反倒在大众的记忆之外了。
高阳和高辛的事迹,史书的记载,都是些静渊有谋疏通知事聪以知远明以察微之类的话,和秘书替首长写的评语一样,高度抽象,做悼词合适,做读本就忒显得虚空。
接班人考察始末(2)
到了尧,也免不了这一套零碎,什么敬顺昊天敬授民时的,不过终于有了生动许多的故事。故事的主题,就是对接班人的寻觅。鉴于当时政治制度的发育不够完全,正大光明背后秘密立储那样的优越方式尚未通过实验,因此储贰的挑选,完全公开透明。
已经七十七岁的尧问众臣,谁能接他的班,马上有人应声说,尧的嫡亲儿子丹朱,理由是开明。开明是个不错的评语,想来接班是不成什么问题了。但尧听了却很不高兴,说儿子不按忠信德义行事,不在考虑之列。原来天子早就思忖了,所以马屁拍不灵光。
尧不打算让儿子接班,看来是不走常道了。索隐上说,求贤而禅,权道也。权就是反常。给儿子只要合适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