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2/4 页)
的,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分到外贸公司,待遇各方面条件都挺好,而且还给分房子,很少有换工作的想法。三四年之后就结婚,也没有想过出去闯,因为你出去了就要把房子退还公司,外边的待遇也未必比这好多少,外贸公司又派我到美国工作了3年。但是读MBA这个愿望是我很早就有的。我不觉得三十四五岁有什么特别大的劣势,这个尴尬是社会带来的,因为找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年龄的限制。 付 蓓:我觉得这跟你从事的行业有关。比如说IT行业,我就同意王东煜说的,过了30岁你肯定是老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年轻一代带来的压力很大,但是在医药公司或者是外贸公司我觉得经验更重要。其实到了这里以后才有年龄压力,是大家带给我的,或者说是社会带来的。现在对MBA有很多负面的报道,说什么不愿意要30岁以上的。但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我在原来的公司是最年轻的,我的下属都比我大。我还年轻,不愿意在一个舒适的没有成长空间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对我来说,时间还够用,如果再晚一点到35岁,肯定不会再去读书了。30~35岁这是人生一个思索问题的阶段。其实我觉得对于女人来说,还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去提升自己。尤其是你对孩子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很重要,点点滴滴都是生活中积累起来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35岁该死了吗?(3)
段 磊:我最早在国企,然后到合资企业,然后从合资企业到了私企,到最后是一个人了,反正公司从人员上越来越少。当时想上MBA,也就是30岁的人嘛,都会有一些想法。我是做销售的,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和管理观念。如果与客户的想法出现了断层,这会影响双方的沟通。我比较彷徨,做销售吧,做电源销售暂时还有一些利润空间,再过两年就和做电脑一样了。现在做电脑,如果你不做大、不成规模的话,就没有利润,将来生存的机会都很小。到了MBA以后我才感觉到,人工作了很多年,周围的同事、领导限制了你很多想法,你觉得有的话不该说,有的话不能说,活得挺累。但到了这样一种环境,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启发,而且你有很多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没人会和你计较。 卢 茸:段磊老吹牛。那天过腊八,我们说上他家喝腊八粥,他就吹牛说他会做饭什么什么的。然后我们就去超市买了一大袋煮腊八粥的米。我们在一边看电视,他说他做饭。结果我们发现他把一整袋米全都扔到了锅里,放上水。等到我们来吃饭的时候发现锅煮坏了,粥还没有煮熟。我们吃了这顿粥,一辈子都忘不了。 段 磊: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做销售的可能都是眼高手低。所以能够坐在这里跟大家一块学习一些东西很好,像咱们以前说的镀金也好镀铜也好,学了MBA就是多掌握一种生存的技能,为将来做准备吧。 施丕瑞:说到这个35岁现象,我倒有些不同的观点。我现在也是29奔30了吧,首先我觉得这种现象在中国可以理解,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实在太多了,人力资源部门对劳动力就完全可以挑剔和苛求。实际上我觉得一个人到35岁正是黄金时期,为什么?35岁的人精力体力还是相当旺盛的,而且你的社会经验、各方面的经验应该是处于最佳时期,关键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你要学会扬长避短。以前大家都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你35岁的人,不用跟二十四五岁的人去争同一个领域。举一个具体的事实来讲,比如说做销售,如果你是35岁的人,做销售意味着你要满世界跑,你的精力和体力肯定比不过二十四五岁的人。他们大学刚毕业出来,处理不了危机和紧急的事情对吧?你有自己的长处,要跟年轻人去拼自己的长处。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人家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给他补一句,各个年龄段的人有各个年龄段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所以从进行一场赛跑来讲,大家都是公平的。第二点我要强调的是心态的问题,我记得我工作第三年的时候,我们的老总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他说“常做常新”。当时我问老总这个“常做常新”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说不管你现在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是什么样的一个职位,不管你是做管理的还是做技术的,做到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当作新人来看。如果你把自己当老人来看,在资历还有各方面好像特别骄傲,但这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把“常做常新”这个心态摆好了,你以后做很多事情就会觉得非常轻松。现在又3年了,心态摆正了我觉得相当重要。 卢 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