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第3/4 页)
支队压缩于康城、川石一带,形成了包围态势。
为了避免被旧军围歼,讨逆军总指挥部调整部署,实行战略转移,精简机构,把非战斗人员集中转移到太行山八路军前方总部;将决死二纵队5个团编成第一梯队,晋西支队2个团编为第二梯队。12月23日,两个梯队先后西进,抵达中阳境内。第二梯队与第33军激战两日,歼其2个团。第一梯队南下石楼被阻,乃折回三交与第二梯队会合。由于连日战斗,虽击溃旧军两个旅以上,但终因众寡悬殊,且弹药奇缺,实难坚持,遂决定越过离(石)军(渡)公路转移至晋西北。27日晚,部队北越汾(阳)军(渡)公路,全部达到临县以南的招贤镇地区休整。
这样,在阎锡山看来,虽未能将决死二纵队和八路军晋西支队围歼于晋西南,但是,毕竟将他们从自己的脚下赶了出去,自然感到几分得意。12月30日,阎锡山电令陈长捷指挥第61、34军等部,要求肃清汾军公路以南新军。后又令赵承绶骑兵第1军和郭宗汾第33军进行截击,阻止其与晋西北新军会合。等会同第61、19军解决了决死二纵队等部之后,再一同消灭晋西北的决死四纵队和八路军彭(绍辉)八旅。
在阎锡山大举进攻新军之际,*中央为争取阎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指示彭德怀从洛阳直达秋林,劝说阎停止进攻,团结抗日。
12月20日,彭德怀到达秋林,面晤阎锡山,直率地告诉他说:“你要依靠牺盟、决死队,才有前途;如果依靠反动势力顽固势力,那你就要当‘空军司令’。”阎锡山沉默不语。彭总进而正告说:“你若把牺盟会、决死队搞垮了,那你跟共产党也就做不成朋友了,蒋介石也就不把你放在眼里了。” 可是,阎锡山执迷不悟,拒绝调停。12月29日,彭德怀离开秋林回到八路军总部后,又以朱德和他的名义,致电阎锡山,报告孙楚在晋东南以武装手段,大肆杀害抗日进步分子和共产党员的行径。希望阎锡山加以制止,以免酿成大的不幸。然而,阎锡山仍置若罔闻。继续指示赵承绶、郭宗汾进攻新军。
在此情况下,武装冲突已不可避免,*中央军委于12月27日电示晋西北部队:立即出动接应决死二纵队等部北上,并令第120师主力从晋察冀边区赶回晋西北,组成“晋西北拥阎抗日讨逆总指挥部”,以集中力量进行反击。从1940年1月2日至12日,经过旬余作战,赵承绶等部被压缩于临县一隅。
1940年1月13日晚,赵承绶等部仓皇从临县弃城南逃,越过军汾线时,已纷溃不堪,赵承绶骑兵竟自相惊扰,几近全军覆没;郭宗汾部也损失过半。这样,阎锡山“偷鸡不成反倒失把米”,把晋西北也给丢了。
在晋西制造事端的同时,阎锡山命令在晋东南的第8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三行署主任孙楚,借助中央军的力量,解决决死三纵队。孙楚策动决死三纵队内部的反动军官,将3个主力团拉走。中央军先后将沁水、阳城、晋城、壶关、陵川、高平等7县的抗日*政权摧毁,并惨杀数百名共产党员和进步分子。
三、扶旧抑新(16)
阎锡山还下令对在稷王山地区的政卫212旅、八路军晋南支队和活动于襄陵、汾城、夏县、平陆地区的政卫213旅进行军事封锁和包围,杀害213旅旅长郝玉玺,武装解决襄陵县抗日政权。政卫212、213旅先后突破包围,抵达太岳区的沁源县,与决死一纵队汇合。
1月中旬,蒋介石令刘戡第93军、范汉杰第27军一部及第一战区黎明游击队,向临(汾)屯(留)公路以北推进,攻击决死一纵队。阎锡山也令其第19军暂编第2旅旅长薛文教、新编第2师师长金宪章,分别率部由晋西北、晋东北南下,首先袭扰晋中地区,然后与北犯的蒋军策应,企图围歼决死一纵队。
为了配合决死一纵队等部作战,八路军总部令陈赓率第386旅主力进入太岳区。1月30日,第386旅新1团与第385旅主力(2个团)及独立支队主力,在榆次东南地区全歼薛文教旅。2月2日,第386旅新1团、独立支队在榆社以北歼灭金宪章师大部,余部北窜。至此,阎锡山进攻决死一纵队的计划破产,他策动的“十二月事变”即告失败。
阎锡山策动“十二月事变”时,曾满怀信心地提出“扫荡晋西南,掌握晋西北,摩擦晋东南”的行动总方针,但是,战事的发展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妙。他曾估计,除决死一纵队不易得手外,其余新军都可以拉到他帐下,可是,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除决死三纵队有3个团,二纵队有小部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