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3 页)
竭力阻止,甚至不惜假扮铁面神将的亲传弟子助其一臂之力。一切都很顺利,慕少卿离开云南越久,段延修掌控云南的把握就越大。
慕少卿虽然聪明绝顶,但也绝对无法看出整个阴谋。
更想不到,段延修是朝廷的人。因为早在燕文帝时,段延修就是派去监视云南,与云南交好以防云南王谋反。十多年来朝廷和定北王都配合得天衣无缝,若不是燕文帝临终前告诉段延修这一件事,连段禹玄都要以为定北王是真正的拥兵自立。
整个计划中段禹玄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打败齐国,因为凭借燕国和恒国的实力,这几乎已是一个定数。而是与铁面神将的弟子一战,终结铁面神将的神话,重新开创光耀帝的传奇。
坐拥天下不容许有变数,尤其是像铁面神将这种号召力极强又不为所用的人物,铁面神将现在不出现,不代表以后不出现,更不代表他的弟子会不会出现。一个合格的帝王绝不会允许有一个在威势上超过自己的人出现,那太危险。
所以,只有轩辕夏禹剑在天下人面前战胜了泰阿剑,就相当于正式宣布铁面神将的时代完全过去,一时之间或许光耀帝的威名还比不上,但在时间的作用下,想要借铁面神将的名字撼动燕国地位的人也只能是痴心妄想,哪怕有一天铁面神将亲自出现也不能。
可惜,上天是公平的。它为段禹玄打开了一扇门,也同时关了一扇窗。
赢得了天下,失去了爱人。
段禹玄难过吗?他不但难过,而且很痛苦。段禹玄后悔吗?答案是否定的,他会为一个人痛不欲生,却绝不会为自己的做过的事而后悔。
段禹玄很清楚。坐在龙椅之上,他首先是燕国的皇帝,才是段禹玄,才是独属于慕少卿的萧函禹。
如果时间倒流,他还是会布下这个局,一样可能会间接的害死慕少卿,就算事先知道结局,局还是会布,只要他是燕国的皇帝,这就无可避免。
作为一个皇帝,爱情只能占据生命很小的一部分,坐拥天下也意味着守护天下,皇帝可以为了大部分人的利益夺取少数人的生命,可以残忍的踩着成堆的尸体上位,只不能为了自己抛却苍生。
王者的手上总是难免染满鲜血,要成功就要冷酷无情。这也是燕文帝选择光耀帝的原因,父亲做不到的,留给儿子去完成。
段禹玄对燕文帝承诺要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他对自己发誓在位之时必做明君。他不爱皇位,他爱慕少卿,但不妨碍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其位,谋其政。
如果哪天段禹玄不再是皇帝,他才能肆无忌惮的爱。
没有人能在登上皇位之后全身而退,只有死人才可以。而无论是谁,都是要死的,差别只在于死早些还是晚些。
段禹玄很清楚,所以在策划一统天下的计谋时,也为自己选好了“陵墓”。
只不过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落日崖一战失败后,齐国已经失去了翻身的本钱。而一个国家一旦没有了军队的庇护,也就只能任人宰割。
燕军联合青龙军攻破齐国国都,光耀帝亲手杀了昏庸无能的齐英王和贪官秦姚。自此,齐国已纳入了大燕的版图。
继恒国称臣、齐国战败之后,定北王府和云南王府也迁到了京城,辖区内的军队统一编入三军。整个大陆放眼望去,都是燕国的土地,燕武帝的天下。
有史官评论,光耀帝天纵英才,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收复了整个大陆,建立起大燕王朝。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苦深。这一场战乱持续时间短,并未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惨况,单这一点,史书就不吝于为光耀帝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许是杀孽太重,御驾亲征的光耀帝在战争结束后变卧病不起,回到京城后更是缠绵病榻,没有人能说清光耀帝的病症,只是一天比一天虚弱。
无数神医各显身手,也毫无办法,光耀帝的病拖了大半年,终于撑不下去。
光耀六年十月十四日。光耀帝于白云寺驾崩,葬于武陵,谥号武皇帝,庙号圣祖,享年二十三岁。
光耀帝驾崩前留下了遗诏,传位给其弟瑞王段玟攸。
段玟攸于同月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熙平。
至此,一代帝王便如一颗流星,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又悄然的湮灭。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这不能算是结局,所以也就不会太仓促,第二部肯定还有,但某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出来,冷清的评论区啊,实在太打击写文的积极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