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页)
导人的政治决策。而事实上,这些政治决策都是非常务实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摒除了意识形态的考量,虽然他们继续保留了共产主义基本纲领中的一些口号和参照标准。在紧邻中国的周边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关于中国的争论受到美国言论的极大影响。美国将中国描绘为历史上除蒙古帝国对亚洲大陆的征服外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另外,面对世界级大国,中等国家甚至微型国家不可避免地感到脆弱。在印度,1962年的战争仍然让人心有余悸。自2003年以来,北京方面尝试亲近印度引起怀疑。由于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的竞争和边界地区领土的争端,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始终十分复杂。为应对美国势力对中亚地区的干预,俄罗斯选择与中国结为战略联盟,但仍保留着对于中国真实企图的某种不信任感。日本方面,在奉行公开仇视中国的“民族主义”的首相上台后,最终选择倚仗华盛顿而对中国妖魔化的战略,为压抑了60年的民族主义开辟畅通无阻的道路。日本民族主义只等时机允许,便会死灰复燃。
在中国领导人的表态中充满使人放心的言论。虽然中国政府企图减弱伙伴国家的担忧,但她现存的政治体制,以及其经济增长对于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的固有影响,无法使其在西方*国家赢得信任。另外,华盛顿采取的攻击性政策(单边主义、对国际法的屡次践踏、“先发制人战争”概念的推行)所塑造的新的国际环境不利于中国倡导的为各方所乐见的言论。如今,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借口的“先发制人”的战争理念备受推崇,从而彻底摧毁任何顽固抵抗的国家。在这样的时代,像中国所做的那样——以对话为基础、用谈判方式解决国家间冲突,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为工具在国际社会推行一国霸权倪建民、陈子舜著:《中国国际战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38页。——从何谈起呢?21世纪初的中国战略,哪一部分是真相?又有什么隐情?中国公开要求获得信赖,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证实其可信度?思考中国力量的未来,也就是思考世界的未来。对以上这些疑问无法回避的解答,直接关乎我们的未来。这是因为,如果在今后的几十年内,随着中国继续崛起的步伐,世界格局将发生深刻变革。布什政府以所谓的*和宗教的理由,奉行修正主义并且决心在美国霸权下建立和平世界,当今世界格局已经被全盘打乱。但由于中国的崛起,西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被迫适应新的国际形势,而不是挑起无疑会造成悲剧性后果的冲突。在我们看来,中国在国际领域的几大优先战略目标(其中几个将在后文详细阐述),将以如下方式安排:经济发展,周边环境和平,能源供给安全,大国地位获得承认,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自然而然地,中国的这些优先战略目标带来一个问题:与美国的冲突是否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战略建立在两大主要忧虑之上,一是经济发展,二是国家安全。中国的政治进程表与美国或是从前的苏联并不相同。尽管还存在对于*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信仰的宣传,大规模教授其中的格言以稳固共产党的权力,但意识形态对于内政和外交的影响都消失了。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趋于瓦解,只余下几个小国,如古巴、越南和朝鲜。由于属于苏联集团的好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中国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模式进行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为基础的现代化改造。最后,中国并不传播有可能在外国扩散的宗教教义或哲学思想。欧洲国家外交政策中无处不在的文化传教士般的热忱,在中国的战略思维中是不存在的。中国很自然地利用散居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却不寻求有系统地推广文化和语言。但是,中国最近实施的旨在向海外推广中文教育的“孔子学院”计划,显示出中国有了新的觉悟,认识到了文化在国际交往中的重要性。
一、 与美国的冲突真的不可避免吗?(1)
对中国应该采取何种态度,美国政界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他们当中的意识形态论者主张华盛顿应该掌握权力的缰绳,这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政体性质的迷惑,并且错误地认为中国对美国的霸权(这种霸权在2001年的“9·11”袭击后已经被彻底神化了)造成了威胁。虽然那些现实主义论者也对中国经济、战略上与美国的竞争表示忧虑,但他们仍然倾向于继续深化与北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伙伴关系,并且期待着中国的政治演变。中国方面则在强硬和灵活两种政策之间游刃有余。
关于在中亚、东南亚和一些在国际社会中产生重大影响的热点问题上(伊朗核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