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1/4 页)
穑�羌�韵韵质保�厝槐硐殖觥爸行浴钡氖粜浴!叭帷笔抢献佣哉庵帧爸小毙允粜员泶锏氖跤铩1热纾夯��系乃岷图睿�绷郊��远粤⑹保�猿銮克崆考畹摹翱列浴保��诵裕├矗��葱约�浚�苹敌约�蟆5��攘康那克崆考钔耆�泻褪保�愠晌�行裕ǎ校龋�7。00)的水;苛性被消除;不但毫无腐蚀性、破坏性;而且还清爽可口;可以饮用止渴。用这个浅显的例子,可类比“抟气”的去极性过程以及对“冲气以为和”的非极性“柔”的理解。“柔”不能只局限在柔软的感觉之柔上,“柔”是二相归一相的一种属性表达。这种属性包括柔软的柔,故老子将“抟气”进行的程度,用婴儿的柔和来衡量。
老子还讲:“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七十六章》)“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四十三章》),“守柔曰强”。(《五十二章》)。柔是与刚强坚硬相对立的。不同事物、不同层次,柔与强的所指不同,但“柔”总是表示去极性的属性,而强刚坚硬表示极化极性的属性。在物质的世界,气态比液态柔,液态比固态柔。故有形物态柔的表达,老子往往用水,因在此范围内,水属最柔。以固态的人体表达,老子往往用婴儿,因在此范围内,婴儿最柔。但能够“驰骋于天下至坚”的就不是水和婴儿了,而是能量态,更深地讲是信息态。所以“天下之至柔”是信息态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愈柔的状态,表示极性的消除愈完全,非极性的显现愈充分。愈强愈坚的事物,表示极性的极化愈极端。在人体上,婴儿柔于小孩,小孩柔于壮年,壮年柔于老年,老年柔于僵尸。所以道返回归到“婴儿”,以示柔之至矣!“抟气致柔”达到婴儿的程度,这都是二相极性归一相非极性的显现。“柔弱胜刚强”,“守柔曰强”,“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这些都说明了极性事物是暂时的虚幻存在。老子讲过:“弱者,道之用。”(《四十章》)那么道者,就是弱之体。依此类推,强者,弱之用;弱者,强之体。可见刚强是柔弱本体所显现的相用。“抟气致柔”,就是要回归溯源,归根复命,二相之“识”归于一相之“智”。
7、涤心镜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玄览”者,吾人之心镜也,佛家称为大圆镜智。此“心镜”(玄览)有垢,智慧则不显,禅宗称为“古镜无光”。此“心镜”尘垢除尽,则为“古镜重明”。心镜之尘垢者,极性之观念也,二相分别之心识也。坏掉“有欲”认识的心识(也就是抽去太极图中的“S”线),清除极性的观念,就叫“涤除玄览”。“涤除玄览”的过程,就是典型的转识成智的体现。“涤除玄览”愈彻底愈干净,转识成智愈充分。“涤除玄览”达到无丝毫瑕疵时,“识”尽“智”光显,就叫“顿悟”,叫“明心见性”。“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楞严经》)“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同上)吾人本觉具足妙明,只因识心妄想所造的五阴覆盖,灯光被罩,无能显示。只要“尘消”,大圆镜智自然显露。无量光人人具有,就看能不能“净极”(能无疵乎)。消除尘垢,这是清除识心识意的形象表达。若真至“净极”、“无疵”之处,则寂照之光通达,“知常曰明”,“圆明净妙”,究竟一相,十方圆通,可谓无疵光自显矣!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庄子·应帝王》)庄子亦将心喻为镜,亦寓意要“涤除玄览”。“无为名尸(心不要成为追求名利之体),无为谋府(心不要成为识心分别的出谋献策的官器),无为事任(要于心无事,于事无心,不被外境所转,要应无所住),无为知主(心不要被极性观念所束缚,不要被‘有欲认识’所驾驭)。体尽无穷(心不要被识念所分割,不被极性的界相所阻隔,心就能显出原本无边无际一相的属性),而游无朕(朕者,迹象也,我也。只要有迹象有我,就成为内外对立的二相。无朕者,究竟一相也。清除了我执,不留私心妄想,才能无相、无念、无住,就是‘游无朕’也!);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心无识心分别,无极性的分割,其原本周遍法界、不动周圆的天然属性自然展现,因无心波极化的界相,唯是一相无相,无主客内外,无能见所见,故无见无得),亦虚而已(无相无界、无边无际的本体实相,一物不存,一无所有,故称为虚,表示‘玄览’无疵也)。”这一段表达的正是老子说的“涤除玄览”,达到无疵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