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第2/2 页)
老闷认为,在这个时刻修县志,其中肯定有重大关节。
在这篇缘起后面,还有博山县旧志序,大概意思是,县郡省都有自己的志书,目的就是为了按照图籍,一个地方的山川、土地、疆域、物产都很周祥。
老闷拉拉杂杂看到第92页,他注意到,这一页被折了一角,有一行小字“史旧志”:金宣宗贞祐年间,孝水忽变黄流,四十里,次日复初。
见灵泉庙蒙古碑杂记,谓贞祐是永济年号,殆非也,按卫王永济三改元为大安崇宁至宁被弑,宣宗珣即位,改元贞祐,镇志称宋贞祐年间尤误考宋年号,称祐者,凡七并无贞祐也。且徽宗北狩,此地已属金矣。
老闷立即脑子嗡地一声,清醒了起来。
金宣宗贞祐年间,是1213-1216年年,那个时候,中国正蒙受宋徽宗被金人掳走的靖康之耻。博山那个时候,归属金国管辖。所谓孝水忽变黄流,即是说孝妇河变成了黄色。
老闷印象里听说过,有时候孝妇河的水会忽然变成黄色的,老百姓会说颜奶奶来了月事。以前他问大人月事是什么,还为此挨了揍,现在他知道,就是女人每月来了那个了。
1937年,七七事变,是中华民族的劫难。贞祐年间,博山也被异族统治,这个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巧合。
“黄流,黄流。”老闷喃喃道,难道这就是黄龙!
孝水澄清
老闷立即给老马打了电话,报告自己的重大发现。
“你在家吗?我现在就打车去接着刘大夫一起过去怎么样?我就知道你小子一定能行,我没看错人!”电话那头老马的声音很镇定,好像早就知道这个结果一样。
老闷有点为难,这个家本来就是母亲的,这是老颜家的祖产,原来是赵执信家族的一处宅院,后来辗转被老姥爷买了下来。传给姥爷之后,没想到就颜老太太这么一个闺女,所以现在只有老闷母子俩住。一般老闷不敢往家里带人来,颜老太太看谁都不顺眼,没人能进得了颜家的门。
就是老闷的父亲,作为上门女婿,也在十年前给轰了出去。现在老闷连姓都改了,也好,老颜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不过,虽然是亲生的,颜老太太可没把老闷当做颜家人,她还认为老闷是改了姓,跟吕布这样的二姓家奴一样,最终会吃里扒外。老闷很冤枉,改姓也是颜老太太改的,那个时候他还上高中呢。
“你稍等,我们马上就到了。”老闷电话那头略一沉吟,老马立即挂断了电话。
老闷心里只叫苦,看看时间,这才晚上9点,老太太正在里间屋看电视剧呢。这呼呼隆隆来好几个人,被颜老太太撵出去,他倒不在意,关键是自己路边超市大少爷的面子可能就没了,这次肯定会被颜老太太骂瞎了眼。
老闷想了一下,索性听天由命吧。最好是颜老太太看电视入迷,不搭理他们才好呢。
没有5分钟的时间,老马和刘大夫就来到小杂货铺的窗户前,“老板,来一包马牌油。”老马在窗口半开玩笑地说,看得出来,老害心情很好。
老闷拉开大门的门栓,让他们从院门进来。三个人直接就上了老闷家的二楼,老马在老闷大桌子前面,拉开一把藤椅,一边摘围巾,一边四下打量。“好地方,好房子,这屋里感觉真好啊,这空气都跟包浆了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