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7章黄阁老过寿(第1/2 页)
黄宗羲粗略看了下,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央政府选拔多所高等大学堂,然后给每个省几座。
另外,各个大学堂,除了招收本省学生外,还要留下外省的名额。
特别是南京的几所顶级大学堂,要按着比例从全国各省招收生员。
这样一来,江浙地区虽然文教兴盛,但是能够进入大学堂的人就那么多,便会削弱江浙对朝廷的影响力。
这个改革对于公民党而言,可以说是釜底抽薪,不会出现朝中都是江南人的局面。
江南籍的官员,同江南资产阶级牵扯太深,改革之后,朝廷能够从其它各省获得人才,便能够避免,朝廷被江南资产阶级控制。
这是高欢思考出了策略,授意教育部侍郎王夫之提出。
如果这样还不能够解决,商人干涉政治的问题,高欢下一步准备迁都,把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开,降低经济对政治的影响。
“陛下,这个方案有失公平!”黄宗羲道:“江南地区文教兴盛,学子众多,如果按照这个方案,许多原本能够上大学堂的,便上不成了。再比如像云南、甘肃这些省,人口少,文教不兴,却占据一批名额,对于江南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是不公平的!这个方案出来,肯定会引起江南各界的反对!”
高欢想到曾经的东林,人在利益面前,果然很难吸取教训。
这也是历代以来,历史不断重复上演的原因之一。
无奈是王朝末年,那些贪官污吏和大士绅大地主,还是商人,他们未必不知道后果,但是还是选择了利益。
高欢认为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
这个方案不足的地方可以调整,但是必须推行下去。
黄宗羲的执政理念,同高欢是背道而驰,不过高欢依旧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微笑道:“看来这个议案还不成熟,那朕再考虑考虑!”
高欢接过来,同黄宗羲的议案放到了一起。
黄宗羲见皇帝没有同意他的议案,也没坚持支持王夫之的议案,心中的顾虑打消了一些。
高欢看向黄宗羲,“爱卿还有什么事情要吗?”
黄宗羲连忙道:“臣无事矣!”
高欢挥挥手,“那爱卿且退下吧,朕还有公务处理。”
黄宗羲行礼后退,高欢却又忽然叫住他,“且慢!”
“陛下有何事吩咐?”黄宗羲停下脚步,转身行礼。
高欢微笑道:“无他,过几天是爱卿大寿吧!朕不能亲自到场,不过会有赏赐送到!”
黄宗羲闻语,内心瞬间大喜,连忙谢恩。
……
几日后,黄宗羲大寿,南京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来给他祝贺。
这一年来,黄宗羲从在野名士,站到了权利巅峰。
现在朝中遍布公民党,议政院唯一能够与他抗衡的宋献策,与他发生冲突后,称病在家,议政院的大小事物,便都由他决断。
因为没有牵制,黄宗羲便日渐骄狂,刚愎自用起来,朝廷内凡事与他政见不和,或者攻击他的人,都被他撵出了南京。
此时,在黄府门外,停满了军政商三界大佬的马车,各人都带着厚礼,来给黄宗羲贺寿。
因为人太多,一般人只能坐在院子里,只有大佬才有机会坐在客厅内,同黄宗羲坐一桌。
这时在大堂里面,黄宗羲坐在主位,诸多官员坐在他的周围,桌上摆满了各种山珍海味,以及价值不菲的美酒。
众人端起酒杯,轮流给黄宗羲敬酒,说着恭维的话语。
汤亮坐在桌边,看着这一幕,面上满是微笑,心里却是冷笑连连。
他已经掌握了不少黄宗羲的黑料,只是还不够将他彻底打倒,所以选择了隐忍。
这时里面正敬酒,外面忽然一阵喧哗,黄宗羲正要询问,有下人急匆匆进来,欢喜禀报,“阁老,二皇子来了!”
黄宗羲闻言,连忙起身,便见皇二子,已经在侍卫的簇拥下进来。
“黄阁老,我奉父皇之命,给您送来贺礼!”皇二子面带微笑,然后一挥手,身后侍卫摘下红布,漏出一块匾额。
看上面的字迹,应该是皇帝的墨宝,写的是“国之石柱”。
高欢的儿子已经成年,不过高欢却没给他们封王。
当年朱元璋与淮西勋贵翻脸,蓝玉等人对朱元璋不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朱元璋给他的儿子们封王,并且分了徐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