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陡敉蚶锏募胰四芄辉谕�贤啪郏弧鞍葱璋炖怼笔埂盎ふ铡辈辉俪晌�偈�遂乓�淖时荆徊挥玫1>涂梢酝钢В�靶庞每ā笔构�说男庞糜辛丝梢院饬康募壑翟�2002年,人们感到生活不再是生产之间的间歇,更绚烂的色彩,更自由的选择,诠释着生活的丰富内涵。
2002年12月3日,从遥远的蒙特卡罗传来一个声音:中国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博会。这个喜讯使每一个中国人分享到了继2001年成功申奥后的又一个喜悦。8年后,一个异彩纷呈的世博会将呈现在黄浦江两岸,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2002年最后的一天,12月31日,入夜的上海黄浦江被灯火点缀得分外璀璨,人们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气氛中,中华第一高楼金茂大厦的幕墙上,镭射灯光聚成了四个大字“建设小康”。
第一部分 第57节:国脉(32)
建设小康,这是中共十六大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发展规划的美好蓝图。“小康”这个20年来温暖着千百万中国人内心的梦想,再一次凝聚了人们热切的目光。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江泽民在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从小康生活到小康社会,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也许只有专家学者才能准确解读两者的差别。但对普通的百姓来说,小康就意味着日子越来越好。到了2020年,全面小康的社会将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描绘这幅美景。只是生活水平的发展程度往往超过人们的想象力,有谁在1982年能想到20年后的幸福生活呢?“小康”再一次承载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20年的时间让十几亿人口走向全面小康,无疑将成为人类社会中最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
2003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年。当人们都满怀信心地去创造新生活的时候,天有不测风云,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一年刚刚开始,中国就遭遇了一场“非典”疫情冲击。谁都无法忘记那个春天,谁都无法忘记那种刻骨铭心的痛。那是一场考验,残酷而伟大。详见第八章《生民——世纪初的大瘟疫》。
2003年是大悲大喜的一年。虽然历经SRAS疫情、淮河洪灾、美伊战争和反倾销等重大不确定因素,但2003年的中国经济依然令人惊喜地进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200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1。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经济水平跨上一个重要台阶。在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快速进入家庭,人们对于住房条件改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全国人民为此欢腾鼓舞。详见第五章《突破——飞离摇篮的中国人》。
在2003年末,比全国人民更高兴的可能要算东北人了。2003年12月中旬,已经下了五场雪的沈阳,完全步入了寒风凛冽的冬天。然而这个东北重镇在这个冬天里却到处鼓荡着暖人的热流,如春风化雨激荡着人们的心田。——12月,国家正式启动“振兴东北”的100个项目,总投资额为610亿元。详见第四章《制衡——重振“东方鲁尔”》。
在整个2003年,国家都在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紧一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重大促进作用的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加快水利、能源、交通等项目的开工和建设。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胜利完成,三期工程拉开序幕;西气东输东段工程成功贯通;青藏铁路正线铺轨顺利推进;西电东送规模扩大;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开工建设;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始实施。
在2003年,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制度机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改革像一根红线贯穿全年。在这一年里,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垄断行业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在中共十六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