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第二年,清朝分兵两路攻打西安。李自成率领农民军在潼关抗击清军,经过激烈战斗,终于被迫放弃西安,向襄阳转移。过了几个月,农民军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遭到当地地主武装袭击,李自成战败牺牲。
………【第二十一节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人,出身江南大族,是清朝著名的思想家。清王朝平定三藩之乱后,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康熙帝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荐给朝廷,马上封他做官。
但是很多学者却认为,他们是明朝的臣民,到清朝做官是丧失气节的事。他们宁愿冒杀头的危险,也不肯应召。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一个。
顾炎武的祖父是个很有见识的人,认为读书一定要研究实际。顾炎武受祖父影响,从小喜欢读《资治通鉴》、《史记》和孙吴兵法等书,十分关心时事。
正当他用心治学的时候,明朝灭亡,清兵南下,江南各地人民都组织抗清斗争,顾炎武隐姓改名,在长江南北一带奔走,想组织一支抗清义军,但毕竟势孤力单,没能成功。
当时,沿海和太湖一带还有零星的抗清活动,清朝官府防备很严,发现有什么抗清嫌疑的人,就要加上“通海”的罪名,打进监狱。昆山有个官僚地主叶方恒,想吞没顾炎武家的田地,买通顾家的仆人,诬告顾炎武通海。叶方恒还把顾炎武抓起来,私设公堂,逼他自杀。
经过朋友们的奔走,顾炎武才被释放出来。叶方恒还不肯罢休,派人追踪他。顾炎武知道在江南无法呆下去了,决心到北方去游历。
顾炎武到北方去,一来想考察各地的地理形势,风俗民情;二来也想找机会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抗清活动。
在游历的过程中,顾炎武始终不忘学习,他从小读书就有个习惯,有一点心得就记下来,后来如果发现错误,又随时修改;发现跟古人议论重复的,就删掉。这样日积月累,再加上他从调查访问得到的材料,编成一本涉及政治、经济、史地、文艺等内容极其广泛的书,叫做《日知录》。
在《日知录》里,他写了一段精辟的话,“保天下者,匹夫之*,与有责焉耳矣!”意思就是为了保天下不亡,每一个地位低微的普通人,都应负起责任,后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就传了下来。
………【第二十二节 郑成功收复台湾】………
清军入关的时候,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贪图富贵,向清朝投降,郑成功苦苦劝阻父亲。后来,眼见父亲执迷不悟,气愤之下,写了一封回信,跟郑芝龙决绝。单独跑到南澳岛,召募了几千人马,坚决抗清。
那时候,台湾本是我国的领土。明朝末年,欧洲的荷兰人趁明王朝**无能,霸占了台湾的海岸,修建城堡,向台湾人民勒索苛捐杂税。台湾人民不断反抗,遭到了荷兰侵略军的*。郑成功少年时期就跟随他父亲到过台湾,亲眼看到台湾人民遭受的苦难,早就想收复台湾。
有了兵马后,他下命令要他的将士修造船只,收集粮草,准备渡海。恰好在这时候,有一个名叫何廷斌的人,他曾在荷兰军队里当过翻译,赶到厦门送给郑成功一张台湾地图,把荷兰侵略军的军事布置都告诉了郑成功。还说,台湾人民受侵略军欺侮压迫,早就想反抗了。只要大军一到,一定能够把敌人赶走。
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自率领二万五千名将士,分乘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准备直取台湾。
荷兰侵略军听说郑军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慌。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在今台湾东平地区)和赤嵌(在今台南地区)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了好多破船,想阻挡郑成功的船队登岸。
郑成功叫何延斌领航,利用海水涨潮的时机,驶进了鹿耳门,登上台湾岛。侵略军又调动一艘最大的军舰“赫克托”号,想阻止郑军的船只登岸。没想到郑军的战船小,行动灵活。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他的六十艘战船把赫克托号围住,一声号令,六十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打中沉没。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郑成功乘胜派兵猛攻赤嵌。有人给郑军出个主意说,赤嵌城的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不战自乱。果然,不出三天,赤嵌的荷兰人乖乖地投降。
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投降。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扯起白旗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