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事都不会,专学了一套奉承拍马的本领。他和宫内的宦官、妃子勾结,探听宫内的动静。唐玄宗在宫里说些什么,想些什么,他都先摸了底。等到唐玄宗找他商量什么事,他就对答如流,简直跟唐玄宗想的一样。
唐玄宗觉得李林甫很能干,比张九龄强多了,就想把他提为宰相,他跟张九龄商量这件事,张九龄直截了当地说:“宰相的地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危。陛下如果拜李林甫为相,只怕将来国家要遭到灾难。”
这些话传到李林甫那里,李林甫把张九龄恨得咬牙切齿。
唐玄宗本来很尊重张九龄,但是到了后来,对张九龄的意见也听不进去了。对于张九龄的建议,唐玄宗越来越觉得讨厌,加上听信了李林甫的诽谤,终于借个因头撤了张九龄的职,让李林甫当宰相。
李林甫一当上宰相,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唐玄宗和百官隔绝,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的名声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强的,他就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排挤掉。他要排挤一个人,表面上不动声色,笑脸相待,却在背地里暗箭伤人。
有一次,唐玄宗在勤政楼上隔着帘子眺望,兵部侍郎卢绚骑马经过楼下。唐玄宗看到卢绚风度很好,随口赞赏几句。第二天,李林甫得知这件事,就把卢绚降职为华州刺史。卢绚到任不久,又被诬说他身体不好,不称职,再一次降了职。像卢绚这样遭到暗害的官员还真的不少。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一个个有才能的正直的大臣全都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都受到重用提拔。但是,尽管李林甫装扮得怎么巧妙,他的阴谋诡计到底被人们识破。人们就说李林甫这个人是“嘴上像蜜甜,肚里藏着剑”。口蜜腹剑的成语就来源于此。
………【第二十节 诗仙李白】………
李白出生在碎叶,从小博览群书,性格豪放,除读书之外,还练得一手好剑。他二十多岁起,为了增长见识,到各地游历。他不仅到过长安、洛阳、金陵、江都许多大城,还到过洞庭、庐山、会稽等许多名山胜地。由于他见识广博,加上才智过人,因此,他在诗歌写作上有了杰出的成就。
唐玄宗六十一岁那年,宠爱年轻的杨贵妃。自从得杨贵妃后,唐玄宗每天和杨贵妃饮酒作乐,而饮酒时少不了叫人奏奏音乐,唱唱歌曲,但是宫里原来的一些老歌词都听腻了。他想找人来给他填点新歌词。
唐玄宗听说长安来了一个大诗人,名叫李白,是个天才,无论做诗写文章,都十分出色,就吩咐人赶快通知李白进宫。李白是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希望得到朝廷任用,让他有机会施展政治上的才干。这一次到长安来,听到唐玄宗召见他,也很高兴。
唐玄宗接见了李白,觉得他的确很有才华,就把李白留在翰林院,要他专门给他起草诏书。然而李白却得罪了唐玄宗宠信的宦官头子高力士,高力士却记恨在心。
有一次,高力士陪伴杨贵妃在御花园里赏玩景色。杨贵妃很高兴地唱起李白的诗来。高力士装作惊讶地说:“哎呀,李白这小子在这些诗里侮辱了贵妃,您还不知道吗?”高力士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地造了一些谣言,杨贵妃听后,真的生了气,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
李白终于看出在唐玄宗周围,都是一些像李林甫、高力士那样的趋炎附势的小人;他留在唐玄宗身边,要想政治上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到了第二年春天,就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辞官还家。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重新过着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有的时候隐居读书,有的时候周游各地。在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许多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
………【第二十一节 安史乱唐】………
开元后期,由于安定繁荣的日子已久,唐玄宗开始纵情享乐,宠爱杨贵妃,信任宦官高力士,把朝政全交给宰相李林甫处理,逐渐丧失了以前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唐朝政治日益**。
当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唐玄宗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以后猜忌边境的节度使。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唐玄宗了听李林甫的话,就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
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重胡人节度使安禄山。安禄山本是混血胡人,貌似忠诚,生性狡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