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1/4 页)
漫长的一夜过去,第二天人们起床发现大雨仍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如注而下。城中低洼的地方,早就积水成池了。不少排水不好的街道,水都浸到人的小腿处。
至于城外,尤其江流水位更是直线上升,浪涛阵阵,席卷着岸堤。
大雨没有减弱的趋势,落个不停,上至知州大人,下至普通的老百姓,都觉察到了某些不好的征兆,惴惴不安。府衙内,伴随着一道道情报返回;然后就是一道道命令被发下去,有各种职责的人员整装待命,随时做好出击的准备。
天灾向来是触发人祸的根源。
相比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扬州学院那边却依然文艺范儿十足。风雨气候,对于才子们来说意义不大,甚至有些人还喜欢,对雨赋诗作词,颇有雅致。
他们更为关心的,是傍晚时分才子竞赛书法单元的公榜结果,看看自己是否能取得一个好的成绩。
成绩关乎到他们最为看重的声名前途,自然不容有失。
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多的才子们已涌进书院,等候在公布榜单的大广场上,一心期盼结果早点出来。
人头涌涌,或交头接耳,或静坐沉思,各有情态。但无一例外的,只要来到这里,眼眸里的焦虑之色怎么都掩饰不住。
不过,也有些才子没有来的,却是自信满满的人,诸如梅雪海等。对于他们而言,其实在落笔的一霎那,结果就已见分晓。
既然如此,何须眼巴巴来等着公榜?
正文 第两百二十九章 公榜
揽月楼,顶楼三大雅间都被人包了,却泾渭分明地分成三大圈子——才子的圈子。之所以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此楼,一来揽月楼在扬州名气最大,最豪华;这二来嘛,也可以视作互相之间的一种战斗。
文人之斗,君子动口不动手,不见刀光剑影,但同样寸土不让。
推杯换盏之际,又有歌弦音乐,一派欢娱;窗外不停休的风雨声,在他们听来,反而增加了几分诗情画意。
席间的热门话题自然而然就围绕着即将公布的榜单名次展开,谈论的兴致勃勃。
“刘天辰,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雅间内,郭南明眉毛高高挑起。
刘天辰冷然道:“没什么意思,就是看不惯而已。”
“你看不惯什么?”
本来郭南明与刘天辰只是在酒楼走廊处偶遇,却一言不合,发生了些言语口角。
“郭南明,在书院中,某敬重你为咱冀州才子,一向佩服。熟料来到江南,你处处长他人志气,捧江南才子的臭脚,没端污了一身骨气,实在让人看不过眼。”
郭南明一张俊脸涨红,怒道:“我与梅兄等人以文会友,何来捧臭脚之说?刘天辰,你给我说清楚了。”
刘天辰不甘示弱:“物以类聚,你我等皆代表冀州,代表书院,而你天天与梅雪海他们黏糊在一块,是何道理?”
闻言,郭南明为之口滞。对方说辞,未尝没有道理。文场如战场,按道理自家在这个关口的时候真不应该和梅雪海他们走得太近才对。只是文场又绝非真正的战场,朋友来往,亦为常理……
一时间,他不想多做辩论。拂袖道:“刘天辰,那只是你个人的看法,请勿施加于人。身为读书人,便应胸襟广阔,岂能拘泥,不通世故?就说叶君生,天天关门躲在家里,闭门造车,更非王道。”
刘天辰哈哈一笑:“君生那叫养精蓄锐,你就看吧。这榜单三甲,必有君生一席之地。”
对于叶君生的书法水平,他可是非常有信心。
“好一句‘三甲必有一席之地’。好大的口气。”
突然有人冷笑着说道。
却是郭南明和刘天辰的争执,惊动了雅间里的人,一前一后,出来看个究竟的分别是梅雪海,以及古问道。说话者。正是古问道。
片刻之后,第三个雅间也有人出来了,是柳临渊等,都是熟人。
古问道瞥着刘天辰:“这位可是竞赛同仁?”
刘天辰面色一滞,摇了摇头。
“哈哈,那就可笑了。连竞赛资格都没有的人,又有何立场评头论足,大言不惭地说话。”
刘天辰一咬牙:“某虽然没有资格参赛。但眼睛不是瞎的。”
古问道不置可否:“眼睛不瞎,但是眼光短浅,井底之蛙。”
刘天辰顿时怒了:“如此,你敢不敢与我一赌。”
“有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