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4/4 页)
性。
还有一些令人感兴趣的信息则隐含在细节中,如美联储的注资行为一度过于“积极”,甚至将
联邦基金市场利率打到了零利率。发放大量次级贷款的贷款公司根本不在美联储的监管范围
之内。一些贷款机构采取了引诱甚至欺骗手段,使大批美国成为“房奴”等。
对普通大众,也有不少问题值得关注和厘清。例如,国内媒体曾广泛报道美联储的注资行为
,但其中存在两个误解。一是注资一般都通过回购交易完成,相当于借出一定期限的资金,
到期后资金又收回到纽联储,不是长期、无偿注入市场;二是资金期限不同,纽联储借出一
笔7天期的资金显然与借出相同金额1天期资金的效应差别极大。其实,每天的注资额度不能
进行简单加总,报道美联储在一个月时间内注资多少亿美元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目前,危机形成的机理和造成的直接损失已经逐渐明朗。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以及多个国际组
织正在对危机进行反思并提出了若干改革金融市场机制的建议。例如,被中国媒体戏称的美
国版“金融大部制”,实际上是提出了“目标监管”的理念和框架,值得我国认真分析研究。
本书力图以全面、系统、翔实的素材为依托,对次贷危机的背景、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和发生
发展的情况进行系统梳理,重点解读美联储为代表的各国央行的对策,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对可能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本书第一部分(第1~3章)主要介绍次贷危机得以酝酿和产生的背景,介绍和分析了资产证
券化在美国房贷(特别是次级住房贷款)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从全球流动性泛滥的角度帮助
读者理解长期被忽视的深层次原因;具体介绍三大评级机构对相关创新金融产品的评级方式
,指出其在次贷危机形成过程中存在的信用定价、利益相关等问题,介绍杠杆交易、表外业
务以及对冲基金等因素在风险放大和风险传播机制中的作用。
本书的第二部分(第4~7章)以次贷危机爆发的时间为序,从次贷危机初露端倪到突然爆发
,在2007年8月初使全球金融市场突然面临信贷紧缩局面,迫使各重要经济体央行紧急采取了
注入大量流动性等措施;当次贷危机继续重创金融市场并向实体经济蔓延时,以美联储为代
表的各重要经济体央行又采取了多种超常规措施救市。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也即最后一章概要介绍了金融监管机构从不同角度对次贷危机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