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页)
,未能及时拿下荆州,以致错过时机。再败在小胜以后,掉以轻心,没有及早做撤退准备。更败在他携民渡江的大逃亡上,虽然得到了千古赞扬的仁义道德的美名,习凿齿甚至褒他为:“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于同败。”但实际上,刘备既救不了百姓,也救不了他自己。世界上还没见过一位将军,以数千兵力,掩护十数万民众,每天以五公里的速度缓慢撤退的。到底打算逃跑呢?还是等曹操追上来被消灭掉呢?
人们有理由问:诸葛亮作为谋士,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一、他未从保存实力的角度,应该使主力部队和指挥机关轻装转移,先行一步考虑,却迁就了刘备的纯系感情用事而误事的做法。二、制定的撤退路线,先去投奔毫无接纳把握的襄阳,是错误的,继而转向曹操志在必夺的江陵,则更是错误的。钱粮大半在江陵,曹操是专门断粮劫粮烧粮的老手,这便宜会让诸葛亮占了去?三、在最需要临机应变的关键时刻,诸葛亮撇下刘备,往江夏求救。一个决策人物,当作一个使者来用。刘备乱了方寸,情有可原,他本来就是一个织席贩履之辈,怕是连兵书都未读过的,所以打算跳江自杀,但诸葛亮却没有任何自责之词,对他的伟大,就不能不置疑了。至于他进蜀以后,终其一生,虽鞠躬尽瘁,但从此未能拓展一寸疆土,而结果却是因他的疲国劳民的北伐政策,把本可据险固守,富饶自足的天府之国,拖垮在穷兵黩武的战争之中。在三国中,阿斗是最早降晋的。
所以,我们有时候会被这种对于名人崇拜的错觉,引导到把某项决策的伟大英明正确,看成是所有决策都必然是伟大英明正确的歧途上去,而由此得出领袖人物全部的伟大英明正确。这种形而上的看法,便把这位领袖的许多谬误差错,乃至于荒唐可笑的行径,也认为是伟大英明正确的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诸葛亮之憾(2)
其实,诸葛亮从走出卧龙岗,到病逝五丈原,他的理论和实践,存在不少脱节之处。由于刘、关、张致命的弱点,和他的悲剧性格,也曾发生过一连串的失误,以至于最后也并未实现他隆中决策的理想。所以,《三国演义》虽不遗余力地想把诸葛亮的这些伟大英明正确予以神化,但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他就是他,不是神。而《三国演义》在诸葛亮这个人物的塑造上,不那么成功之处,也许就在这里。
尽管有许多失误,但作为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形象,会当之无愧地,在史册中长存下去,直至永远。
屏风后的蔡夫人(1)
夫人左右一切,对丈夫,可能是好事,也可能并非好事。尤其丈夫拥有权力,或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夫人起到好的作用,也许并不显著,但一旦起不好作用的话,则必然要酿成悲剧。在家庭范围内,怕老婆,顶多名声不雅。但朝廷可不是家庭,后妃要插手朝政,影响所及,后果严重。那么,当皇帝的,被后宫左右,恐怕就英明不了的了。
汉末,荆州的刘表,雄踞一方,号称八俊,不是很著名的怕老婆者。他受到枕头风的影响,但对太太的话,也并不言听计从。她对他说,刘备这个人,不可信。尽管刘表也觉得收留他,未必妥当,但没有下逐客令。但即使一个非常伟大的丈夫,要完全不为宠爱的妻子软攻势打倒,那也是不可能的。盖世英雄拿破仑,不也对奢侈浮华的约瑟芬皇后,无计可施吗?所以,刘表的妻子蔡氏,不除掉刘备不罢休的努力,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相当大男子主义。刘备就说过,老婆和衣服一样,丢了还可再添。猎户刘吉,把老婆杀了,当野味做了菜肴。所以,书中女性很少,除了貂蝉外,比较有故事的就是这位蔡夫人了。她很了不起,安排下刀斧手,差一点把刘备干掉,如果不是那匹的卢马,刘备也许溺毙在檀溪里了。后来,东吴孙权在甘露寺,也准备学蔡夫人这一手,但戏未开场,就拆穿了,吴国太大发脾气,孙权倒把妹妹赔了进去。可见蔡夫人并不弱,不弱之处,就在于她先生不以她为然,但能策划出襄阳之筵,而且指挥她的党羽,将细节安排得滴水不漏,差一点就成功。刘表死后,也是她作出的决定,将荆州交给了曹操。从审时度势的角度看,她依托强者,而不傍附刘备或孙权,作为争夺战中的一粒棋子,未必不高明。
蔡夫人善于躲在屏风后,听她丈夫与客人的谈话,她大概算得上搞窃听的情报前辈。为什么要窃听,就是要干政。为什么要干政,就是要维护她和她儿子以及其党羽的权位。应该说,对政治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