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诸国匍匐大同前(第2/4 页)
寒及首次通车安全,列车的行进速度被严格控制。
但来回六百余里的路程没用到两天时间就轻松跑完,远远甩掉了同向比赛的马车,而乘车舒适性更是颠簸的后者没法比。
如此“夸张”的速度立即引起了京城轰动,《大同旬报》为此专门出了一期号外,向世人郑重宣告“大同速度”的到来。
春节前,金国、夏国、高丽、日本等国都按照惯例,提前派遣使者赶到燕京,与大同帝国共贺正旦佳节。
除了以往传统外事活动外,徐泽特意安排外部官员陪同各国使者一同乘坐已经稳定运行的列车,体验了一次朝发夕至的“大同速度”。
至于这一新生事物会不会如大同开国大典上的众炮轰鸣一引起友邦的恐惧,则不在好客的正乾皇帝考虑之下。
实际上,随着金国势力被挤压出燕云,以及大宋王朝被轻易灭掉,华夏文明圈内诸国早就在强势的大同帝国脚下瑟瑟发抖了。
反应最大的是高丽国主王楷。
高丽实际上已经被大同控制,王楷沦为了傀儡,平日里连私下接见高丽臣子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与宗主国直接对话了。
真正执掌高丽国政的是宗主国派来的宰相王黼,就连贺正旦使的指派人选也需要经过王相公首肯,国主根本不敢置喙。
不过,王黼也要受监部、外部和吏部外派官员的监督,不敢做得太过分。
比如王楷想要亲自撰写正旦贺词以示侍同忠心,其人就不敢阻拦。
王国主的正旦贺词除了歌功颂德、祈福祝贺之语外,主要回顾了自己当年参加大同开国大典并受正乾皇帝册封的难忘经历。
并流露“只恨今生未能生在中华家”,希望能尽快再往燕京拜见大同天子。
其人显然明白高丽的历史即将终结,害怕自己会不明不白地死在别宫之中,才以此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忠心——小王只想到燕京做个寓公。
即便放王楷来燕京拜见天子,也改变不了高丽灭亡的命运,但至少其人的生命安全能有保障。
历经十年的反复耕耘和残酷的军事打击,大同帝国对高丽社会的改造还算顺利。
可是,彻底消化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和数百年历史的国家哪有那么容易?
事实上,大同帝国消化高丽半岛的最大阻力并不是威望尽失的高丽王室。
只要王楷老实听话不搞事,就不会有性命之忧愁。
由是,徐泽果断拒绝了其人的入燕请求,又赏赐了一件宸妃王屿亲自织的衣袍以安其心。
随使者一并返回高丽的还有大同的传旨使者。
正乾皇帝昭告高丽臣民:大同下一科考试正式面向全体高丽士子开放。
从今往后,同、丽文教一体,高丽所有考试皆遵照大同惯例。
高丽文教虽然要远远强过金国,但与同、宋相比又有很大差距,同卷同考很有可能意味着后发的高丽半岛出不了人才。
这一点其实不构成问题,大同已经实行分路划分科考录取比例的办法。
各地士子考试时只需要跟本地士子比,当官了才要跟全国的精英比。
高丽注定要灭亡,能不能出仕大同,彻底融入宗主国治理体系,光大门楣,就靠士子们自己的努力了。
相对于高丽国上下脱节的不同反应,夏国上下则弥漫着大祸降临的恐惧气息。
前年底,趁着大同帝国讨伐赵宋造成的天下混乱,夏国主李乾顺毅然决定出兵陕西,拿下了西安州、怀德军等地。
正乾皇帝行堂堂之师,出兵讨宋之前,就发布了《讨宋檄文》。
夏国作为与同、宋都接壤的大同藩属国,自然也收到了徐泽特意派人送来的《讨宋檄文》,李乾顺实际非常清楚浑水摸鱼会触怒正乾皇帝。
但诸国之中,唯有夏国最为艰难。
宋、夏拉锯多年,夏国在战术上并没有输的太难看,可国小民疲的现实困难无法与大国持久相争。
夏国接连失去横山沿线战略要地后,已经很难在继续维持了。
大同已经灭掉辽国,取得了天德、云内、河西等地,又拿下了河东,等其再灭掉大宋,夏国将再无伸展空间,只能坐等亡国了。
另一方面,大宋这样体量的大国就算要亡,正常情况下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敌人吃干净,再怎么着也能拖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
而这段时间就是夏国唯一的机会!
李乾顺知道夏国的斤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