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页)
让魏王派兵来救,则合我两国之力,便可使梁冽退兵固守。消耗战开始,对远赴晋国的梁冽来说,胜算极小,天阳之围自解。但太后执意于晋魏嫌忌,日前多次驳斥出使魏国,怕是不会答应。还有一法,不过……风险极大……”
“杜丞相但说无妨!”
“想来如此形势,天阳之围是必救的,但是形势对我们还是十分不利。当下最好的方法……便是仿效那梁国,由陛下领援军御驾亲征,则天阳士气大增,必然殊死抵抗以报君恩。只是此法成则成矣,败则……”
“杜丞相此法风险太大,请陛下三思。想那梁冽围攻天阳关,便是要击我晋国必救之处,怕就是要引得援军到来,群起而攻之,使那‘围点打援’之法呀!陛下御驾亲征太危险了,请陛下三思!”御史大夫顾若臣在朝上一般很少发表观点,但一出口向来切中要害。果然听后,众大臣都陷入沉思。
“顾御史思虑的极是,但是如今天阳关危机,如果我们放任不管,那盛阳危矣。”
“薄少府顾虑的也是,救我们是一定要救的,顾大人的意思是我等不需非要陛下御驾亲征,可另寻良将救援天阳……”
“吕大人,如今不要说大将都在前线作战,便是太尉大人亲自出马,也不及陛下的威望和作用给军士的带来的鼓舞大,况且那梁国……”
高坐在王座上看着殿中众臣七嘴八舌,各持己见,实际上李慕络已经早早下了决定,从作为王的那天起他便已经有了这种觉悟,温润的声线道出的却是凛然的话语“各位大人,此事无需再议了,寡人已有定夺——便听从杜丞相之言,由寡人御驾亲征,去救那天阳之围!”
作者有话要说: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顺这里的人物势力流派关系……从头看到现在应该能感觉到这个派系
☆、第 29 章 天阳大战
虽然已经在脑中勾勒过千百遍,自己脱下那繁复的王服,一身戎装提剑上马的时刻。但当真正面对眼前数万双坚毅与敬慕的眼神,在艳阳下专注的凝望你时,那甲胄分明、战马嘶鸣、王旗猎猎,仍旧使得李慕络感到一种太大的责任与压力。
作为这军队的灵魂,作为万千子民的希冀,作为自己家族的当家之人,去保卫这片养育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沃土,李慕络不知何时起,便已经有了这种自觉与责任。他知道,他的性格太过温和、他的肩膀还太单薄,他的手掌没有因练剑而磨出厚厚的茧子,甚至他没有,上过一次真正的战场,亲手杀过一个人。
但李慕络从成为晋王的那一天开始,甚至更早,便知道这是家国交给他的责任,从他登上那崇明宫的高台起,便身不由己。
称孤道寡,成了王便是永远的孤家寡人。在危难前,众臣万民都在仰仗着你的引领与救赎,却从没有人想过,这高台上的王,是否也需要有一个臂膀可以支撑,可以依靠……
“络儿,你没得选择……”
这是父王在临终前对自己说的最后一句话,便因为过重的伤病而耗尽元神而逝,那个坚毅的男人,终究是为了这家国而献出了全部,而自己,也逃不过这宿命。
正如告知母后时,她悲恸与无奈的眼神,却只能无声点头。
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军士,李慕络突然想到了这次的对手,梁冽。
他,怕是最享受这种时刻的吧。天生的王,绝不会如自己这般,在开赴前线时,感到那身甲胄的沉重。
运劲右臂,拔剑出鞘,清冷的剑光映着先行的路,或生……或是……死……
晋承乾六年,因梁国国君梁冽亲率大军二十万,围攻晋国战略要地天阳关,兵锋直逼晋都盛阳。晋王李慕络领精兵六万,开赴前线,救援陷入水深火热的天阳关,梁晋在天阳河边布下重兵对峙,史称梁晋天阳之战。
两军会战伊始,晋军援军六万对战梁国二十万精兵勇将,事态对晋国一方很不利,既要解救天水之围,又要守住关卡,任务颇重。先期部队与梁国大将狄林统领的先锋骑兵一万交锋而损失惨重,梁冽果然在晋国援兵到来之处布下精锐,想要围点打援,从根本上瓦解晋国兵力。好在李慕络亲自坐镇前线,晋军顽强突围,使得双方都没有因此而有明显的进退,战事仍旧处于胶着状态。
“启禀陛下,我军前线回报,因此次狄林所部骑兵为梁国精锐,本次突围我军死伤六千余人,双方战况局势仍不明朗,但如果时间继续拖延,无法合兵一处,恐怕天阳关内军心浮动,不攻自破,则晋国危矣。”已经多年不出征的太尉韩广,因情势危急,李慕络御驾亲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