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2/4 页)
断了也就完了。她们还说下次都想去杭州,并且一定要认识一下尤美的淘气弟弟。
尤美问谢娴静这星期的课紧不紧,老师点名有没有给自己报上。谢娴静说最近没什么新课程,而且她每次都很讲义气,点到尤美名字时给答到,还说有次差点两人给她答到。这答到制度是所有三流教授的伎俩,一流教授往往大度得很,绝不担心下面的到课率,外系旁听的学生也能挤满走道;二流教授恃才狷介,往往不屑亲自授课,多半让给自己的博士代课,这样才足以显大教授风度,博士只管授课,绝不管到课率;三流教授拘泥小节,下面轻声说句话也可能被唤起,学生哪天不到,自己心里有本账,计较得很,常常在课末点名,以捕漏网之鱼。金大的情况好得多,一流教授不少,所以尤美离开学校一星期也无师问津,点名也仅几课而已,足显此地兼容并包宽厚淳朴的学风。蓝璐对尤美说不过刘文正好像打电话过来找过她一次,不知什么事,她回答说到图书馆自习去了,还没回宿舍。尤美心想既然没什么重要的事,也不去会刘文正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谢娴静和蓝璐问尤美有没带什么浙江的零食小吃回来,刚进门时就查了她的口袋,眼神与老鼠有几分神似,可见零食之于女生,仿佛化妆品或者裙子都是不可缺的生活必备物。尤美只能抱歉地说自己回家太忙,回来时也是匆匆而行,没来得及带吃的。两人扫兴得很,大约觉得帮尤美点了几次名也没捞到一点好处,有折了本的感觉。
尤美早看出了这两个女生的〃势利嘴〃,于是答应晚上请客撮一顿,这两个女生听说有大餐吃当然高兴,好像折本之后保险公司意外地递来赔偿一般,心里平衡了许多,直夸尤美是好姐妹。
第二天尤美遇见了导师刘文正,刘文正唤住了尤美,问尤美有无时间,过几天陪他去东大参加一个中文方面的学术研讨会,顺便帮导师做一下笔记。尤美承蒙导师的垂青,哪有不去的道理,答应了刘文正。刘导师说到时候他会打电话给尤美。尤美告诉了他手机,并说会一直开着。
上了两天的课,无甚大事,课上依旧是做一些无用的笔记。
又过了一天,刘文正打电话给尤美,让尤美明天到教师办公室等他,一起去东大。
这东大和金大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以前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各自循着发展的方向分开了,仿佛古代猿人分别进化成|人和猿猴这两支一样。东大地位稍微下之,但是曾经也有赛珍珠这样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此工作过,也是国内比较早用学分制的美式学校,有小清华之称,但是后来不知怎么中气不足,渐渐衰落,但又仿佛民国时的清朝遗贵,虽然别人已等闲视之,自己却总觉得还是个腕。
东大文科也好像没吃够伟哥,研究强度远远逊于其他学校,比如金大。刘文正被邀请去参加学术讨论也是看在老朋友朱玄的面子,这朱玄曾告诉刘文正自己的名字取于《礼记o曲礼上》中的〃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其父大概也读过几年书,给他起这名字初衷可能是愿儿子能成为军人,因为这典故说的是〃行军施旗〃。人愿不如天算,朱玄走的却是文弱书生的道路,现在混到了东大的中文系副教授,这副教授虽然是副的,但也算是〃教授〃,毕竟不同于讲师,在学生面前还有些影响力,在教授面前还算吃得开,这不,这次学术研讨会就是他组织的。其实朱玄是南方人和苏州没什么直接的联系,只是有个同学在苏州市政府工作,这回也是由同学出面,朱玄才应了苏州的邀请,要在南京搞一下由众多学者专家参加的研讨会,来弘扬苏州文化,促进文化和经济产业的融合。虽然古时苏州人文优于金陵,可今非昔比,专家学者都聚集省会,苏州方面考虑到成本,如果邀请他们去苏州的话,是笔不小的花销,于是决定由朱玄牵头在东大搞这个研讨,到时苏州的摄像师拍下过程可以在电台新闻中播放。研讨的题目是《唐寅与苏州文化》。这种研讨会本身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说得更明白些,若是苏州不出一份活动经费,这研讨会是断不会也不可能召开的。朱玄乐得做这些事,至少有了个和圈子中朋友交流感情的机会而不必花钱。
朱玄生怕刘文正临时忘了,早上特意还给他打了电话。刘文正这会儿正在办公室等着尤美。刘文正觉得尤美是班里最出色的一位女生,显然有着重培养的想法,这次带她去,纯粹见见场面。
唐伯虎的话题其实是一个可难可简的话题,苏州那边的用意也就在此,比如若讨论徐祯卿或者沈周这些人的话,就没有了任何现实效应,而唐伯虎就不一样,可谓举国皆知,妇孺皆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