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2/4 页)
建统治的王朝里就算是儿子都是不能够分享的
大隋开创之初,杨坚万事亲躬,日理万机,不分昼夜。乃至吏治得失,民间疾苦,他无不留意。试想,一个总想让儿子早日管家理事,自己却大事不放,小事紧抓,做这样皇帝老子的儿子实在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例如开皇十四年(594年),齐州发生灾荒,百姓饿死之尸道路皆是。当时的刺史、跟随杨坚一起打天下的卢贲,借机抬高米价,大发横财。杨坚大怒,将其除名为民。杨勇跟父亲说,此人有佐命之功,倘若这样废为平民,其他功臣该如何想?杨坚就大怒,训斥他道:此人狡诈之极,不可不废。你替他求情,难道是他曾经跟你很熟吗?
在朝堂上不能有什么作为的杨勇便把自己的很多不好的性格与脾气都表现出来了。杨勇出身贵族,从小有容富贵;做了皇太子后更是不知道内敛,并且逐渐生活腐化。有一次杨勇用黄金饰打了一幅铠甲,镶嵌金边,金光显现无比好看,被崇尚节俭的杨坚看到后即被训诫道:“天道无亲,唯德是与,历观前代帝王未有奢华而的长久者,汝当储后,若不上承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庙之事,居兆民之上?吾昔日衣服,备留一物,时复看之,以自警戒。今以刀子赐汝,宜识我心”。父皇杨坚的面提耳命的谆谆教导,杨勇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认为自己作为大隋的皇太子对于一件华丽的铠甲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在封建社会,作为嫡长子为皇太子在朝野是会很受支持的。不管这位嫡长子是蠢还是笨,只要不犯什么很大的过错一般文臣都不会抛弃他,因此不蠢不笨并在大隋开国的过程中也出来一份力的杨勇作为太子在大隋帝国有着很强的支持力,并且杨勇曾经作为两度出镇过山东,山东士人都非常的支持杨勇的太子之位,希望杨勇将来能够继承皇位,而作为关陇贵族出身的他也非常的关陇贵族子弟的支持,有着大隋帝国最有权势的两大集团的支持,杨勇的影响和地位都不是一般的。至于江南一带的士人因为杨广在那里镇守十年拥有很高的威望故而都渴望杨广能登上太子之位将来继承皇位。
作为大隋帝国两大士人势力的代表杨勇与杨广在朝野有着一定的较量。但是无任在朝野还是在法理上杨勇作为皇太子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故而我们在历史的记载中很难看到杨勇对后来取代他的杨广出过手,倒是有杨广出手黑杨勇的记载。从这里也能看到杨勇一直以来作为皇太子都没有人能够威胁到他的地位,而被后来不同的历史研读者认为是杨勇最大的对手杨广和他也根本不在一个等级。即使杨广很出色、军功卓越,但是杨勇的太子地位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法理和朝野都是认同的,重要的是还有绝大部分人的支持。
但是杨勇最后还是被废了,对于杨勇的被废,很多很多的人认为是后来接替他的杨广黑他了。可是事实上我觉得杨广在这件事上的作用是很小的,而杨勇被废的主因是杨勇与父亲杨坚的矛盾的长期存在,再加上其他人的推波作用,例如孤独皇后。
杨坚与杨勇之间的矛盾主要就是皇权与储权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杨勇的储君权位已经对杨坚的皇权有了威胁。这应该在开皇六年(586)的时候杨坚就隐隐的有那么一种感觉,在当年三月份的时候,杨勇出镇过得地方洛阳有一男子高德上书杨坚请其禅位于太子杨勇,杨坚立马下诏道:“朕承天命,抚育苍生,日旰孜孜,犹恐不逮。岂学近代帝王,事不师古,传位于子,自求逸乐者哉”。从这里可以知道杨勇在当时是很有储君权势的,而杨坚的表态也表明他是不会在活着的时候把皇位传给儿子的。即使杨坚这个时候没有想废掉已经有着一定影响力的杨勇的储君地位,但是根据历史记载杨坚天“性深沉猜疑”的性格,对于杨勇的**肯定就有了以前不曾有过的猜忌了,甚至这会怀疑这是不是太子安排的。
第二十九章 太子不稳
因为有了猜忌,杨坚就特别的注意杨勇的东宫生活。而后有一年的冬至,朝廷内外大臣都到东宫拜见作为太子的杨勇,而杨勇也是高兴的摆开礼乐很自然地接受。这事被父亲杨坚知道后,杨坚非常的不高兴。特意召来朝臣问:“近闻至节,内外百官相率朝拜东宫,是何礼也”?太常少卿辛亶奏道:“于东宫是贺,不得言朝”。杨坚还是不满的说道:“改节称贺,素日亲厚者三数十人酌情而往可也。何以有司征召,群臣迤逦而至,一时普集,太子法服设乐以待之?东宫如此行止,大违礼制。接着杨坚下诏“礼有等差,君臣不杂,爰自近代,圣教渐亏,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