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页)
我清理的第三批人,是那些固执己见不肯改变的人。部门有一个同事,计算机专业毕业。据说专业知识唬得前任经理都不敢管他,客户资料都花钱买从来不上网找。仗着自己做过两个大项目单,从此抱着大项目不放。每天趴在电脑面前研究,方案做的一套是一套,每天都给我吹泡泡。一般来说大项目单是需要项目经理同时跟进的,我和项目经理一沟通,人家说还是没谱的事呢,他却把整个心思都扑在上面了。我善意地建议他大项目需要做长线跟进,同时要顾到短线产品能带来的业绩,他却充耳不闻。对公司和部门所有的短线产品销售安排也视而不见,成天陶醉在自己的大项目中。两个月下来,业绩平平,仍然坚持他的大项目。事已至此,我只好辞掉他,因为他这种不务实的作风会影响到其他人特别是新同事。他对我的决定似乎难以接受,更无法相信我居然会放弃他,但部门同事都很赞成我的决定,说早就受不了他孤芳自赏说得多做得少的骄傲劲了。
就这样,一个多月下来,以往部门的人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人都是后来陆陆续续招进来的。事实证明,当初的大裁员是正确的,宛如剜掉一个伤口上的脓包,剜得很不舒服很痛,一旦剜去,伤口恢复得自然就快。部门的风气渐渐地正了,大家脸上多了真心的笑容,工作干劲更大了。
小感悟:想要使一个团队永远处在上升阶段,淘汰是必不可少的。淘汰中肯定会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但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了整个团队的发展,有时候需要我们狠心一些,现实一些。
第九章 激励使人进步
北京那个地方人多车挤,出去见一次客户来回最快也要一个多小时。为了了解到大家的谈单情况,也为了更好地熟悉市场,我坚持陪同每个同事至少见两次客户。这跟前任经理有很大的不同,也使得同事们很快被我这种务实的做法所打动,一改过去少打电话不见客户的习惯,客户记录本上开始越填越满。签单就要走到客户面前去,客户见得多了,签单几率自然也就大了。
那时候平台的登录依然是工作的重点之一,只有平台的数据更真实更丰富,客户使用起来才能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平台的资料收集其实也就是出去见客户时顺带让企业填写,但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看似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很难执行。总部专门为此给分公司下达了每人每周每月的目标任务,作为临近总部的北京公司,对这个工作更是要做在前面;作为一个部门,这个基本工作更是责无旁贷地要不遗余力去做好。
公司为了促进销售经常会举办企业培训或者推荐会之类的活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契机,但三部以前是响应最不积极的一个。每次客户邀约,三部的客户数最少,签单率也最低。针对这个情况,我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我和大家一起分析现场会能给自己和客户带来的好处,对自己来说,省力省时,相当于一次同时见了好几个客户;对客户来讲,有一个良好的销售氛围,同时对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便于以后的跟进。
针对以上情况,为了激励大家,部门在见客户邀约客户和签单上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机制。这也是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举措,总体来说还是奖励的多惩罚的少。
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家前进的步伐,部门的整体氛围和工作状态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感悟:为了使一个团队往前进,激励往往比惩罚来得有成效。
第十章 仅有销售是不够的
C公司的发源地在深圳,最早的总部也设在深圳,所以深圳公司无论在哪方面都一直是C公司的中心,深圳公司的地位在C公司总部迁到北京以后也没什么改变。M公司的中心是北京公司,因为M公司的发源地在北京。以前在C公司时,我们作为深圳公司的人感受到的都是荣誉、骄傲和自豪,这些都是我们从深圳公司出去南征北战的动力。而在M公司,北京公司的人感受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也许跟环境有关,跟形势有关。当初在C公司刚成立时,深圳作为特区,作为中国开放的前沿城市,企业信息化这样一个新兴的概念很容易被特区的企业主所接受,所以C公司在深圳很容易获得成功,深圳公司的所有言行举止也自然成为所有分公司的表率,在C公司的所有分公司里,深圳公司是不可复制也不可超越的。但M公司刚成立时,企业信息化在全国范围内已日趋成熟,北京公司虽然有地理优势紧靠总部,但不见得在运作方面有多独特,充其量得到的支持比其他分公司更多一些。而这种支持反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