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部分(第2/4 页)
族利益谋取一个长远的安全保障。
陶谦想了想,便道:“在下想听听子城具体的军事协防措施。”
陆风道:“若是让青州的军队驻扎徐州,多有不妥。所以,徐州可以自行招兵,组建军队,然后,再由青州派人来训练,不知使君以为如何?”
一听陆风这么说,陶谦便放心了:这样一来,军队便还是徐州的嘛。
于是,陶谦便道:“如此甚好,希望子城能尽快派人来徐州,帮助曹豹将军操练士兵。”
见陶谦上路,陆风便笑道:“使君放心,风稍后便写信回青州,命熊暴军统领张俊仪来徐州,襄助曹将军操练士兵。”
其实,作为一个文官,一个儒士,陶谦自然是不知道:一支军队,谁训练出来的,才会听谁的命令,才会对谁忠心。所以,让青州军官来练兵,那士兵自然会对青州的军官有着深厚的情感。所以,军队自然会向青州靠拢。名义上是徐州军,实际上还是青州的军队。
又商量了一些具体的细节,陆风便在刺史府又蹭了一顿饭。
吃完饭,回营以后,陆风便给张郃写信,让他速去泰山,把于禁准备的支援徐州的相关人员带到徐州来。同时,陆风又派人去通知于禁,赶紧从后备军中挑选五十名校官和五十名尉官,以及一些相应的参谋、政治、后勤军官,让张郃带到徐州来。
而第二天,陆风便和曹豹商议,让太史慈协助曹豹先招兵。剔除官军中的老弱,再招募一些青壮,历时三天,一共招到五团步兵,两万人。
这时,张郃也领着于禁准备的那一百多号人到了徐州。
于是,陆风便把并州后备军的校官和尉官安插在徐州军中,做基层军官。同时,陆风又给曹豹配备了政委、参谋,以及后勤部长。
忙了两天,两万徐州新军的行伍终于建立了起来。
建军完毕,陶谦检阅了一回,也很是满意。于是,陆风便建议曹豹去泰山整训,因为于禁正在泰山练兵,正好可以一起操练,而张郃也要回青州。
曹豹认为有理,便领兵入泰山了。而陆风处理好徐州的相关事宜,拜别了陶谦,便领兵直奔东海而来。
东海离彭城很近,所以,赶了一天的路,第二天,陆风便到了东海。
而糜竺回家以后,便把陆风的话转达给了糜勋。
糜勋想了半天,最后对糜竺说道:“这个陆子城真不简单啊。”
到了东海以后,命军队驻扎在城外,留黄忠看守大营,陆风便领着太史慈来拜访糜勋。
相互施礼落座以后,陆风便道:“风的提议,糜先生考虑得怎么样啊?”
糜勋笑道:“陆大人大军压境,在下敢不同意吗?”
陆风笑道:“糜先生说笑了,能与糜先生合作,也是风的夙愿啊。”
于是,陆风便又和糜勋商议了一下修建港口的具体事宜。
三天后,太史慈便在东海大婚了。
大婚之后,陆风便命太史慈驻军东海,一来是为了威慑徐州,二来,也是希望能与糜家拉近关系,争取得到糜家更大的资助。
诸事完毕,陆风便又回到了琅琊。
嘱咐了张飞一番,陆风便又赶向了泰山。
一见陆风到了泰山,于禁便连忙向陆风汇报:“十四万黄巾降卒,如今编练入营的,有八万,分二十团。剩下的六万人,实不宜入伍,请主公裁度。”
陆风道:“把剩下的六万人分成三批,每批两万人。一批留在这里屯田,一批由韩忠将军率领随我回临淄,一批由赵宏将军率领去东海,协助糜家修建港口。”
在泰山呆了两天,领着郭嘉和陈登熟悉了一下军中之事,嘱咐了于禁和藏霸一番,陆风便又回到了临淄。
等陆风再回到临淄,孔氏兄弟已经对陆风心悦诚服了,因为陆风的新政在青州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战乱已经平复,百姓开始安居,工商业也有所发展。四方流民,竟纷纷投奔青州而来。
见孔氏兄弟没有异议,陆风便命孔氏兄弟为并州元老院终身大元老,晋阳书院特级大教师,择日前往晋阳。
孔氏兄弟一想,反正现在自己留在青州也没有什么用处,还不如去并州教书呢。于是,收拾好东西,几天后,陆风便又派一营特种兵保护孔氏兄弟二人去了并州。
孔氏兄弟一走,青州便彻底成了并州的青州了。
而几天后,陆氏宗族的一批人,甘宁手下的一伙人,还有庐江的乔家,便都到了青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