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 慈云寺中(第1/3 页)
渭水之滨,一道人影映入眼帘,却是个醉醺醺的汉子,倚在了岸边的一棵树边,嘟嘟囔囔的,不知道说些什么。杨卓三人看去,却不认识此人。
此人脸上都带着浓重的酒气,方脸阔目,衣衫破旧,可是整张脸似乎写着四个字“玩世不恭”。
此人突然念道:“登徒浪子莫回头,幕天席地四海游。”
杨卓闻言,低低说道:“原来是登徒子云轲。”
毕晴也听过此人,这登徒子云轲人如其名,生性放荡不羁,好酒无度,至今未娶,终日里疯疯癫癫,到处仙游,这一句“登徒浪子莫回头,幕天席地四海游“,却是其人真实的写照。
杨卓躬身一礼,说道:’原来是登徒子前辈,晚辈有礼了。“
登徒子云轲抬眼看了看他们三个人,醉意未散,缓缓说道:“我不识得尊驾,你倒识得我,真是奇怪。”杨卓笑道:“江湖有云:要知天下事,就问登徒子,想来前辈定有过人之处。”
登徒子云轲哈哈一笑,说道:“也许只有你会这么想,别人眼里,我不过是个闲的不能再闲的闲人,闲人,呵呵。”杨卓说道:“既然前辈博闻广记,尽知天下事,晚辈却有一事领教,不知道前辈可否赐教?”云轲说道:“何事?”杨卓说道:“前辈可知这天水宫弟子的最终动向如何?”
云轲闭着眼睛想了想,说道:“江陵王爵旧时恨,荆襄埋骨多少人?天水佳人本是梦,岘山钟情师徒恩。纷纷雨声扰幽魂,有女妖娆恋君心。远处只闻钟鼓鸣,冤孽悠长传至今。“
杨卓三个人福至心灵,听得登徒子云轲所言,大致已明白这登徒子言外之意,看来天水宫的人南下,却是和江陵王室相关,而高颖华其人,多半是牵扯甚重。
杨卓说道:“那么,高颖华此时现在何处?”
登徒子说道:“有些事,人现在哪里不重要,关键是她最终会出现哪里才重要。”
杨卓说道:“前辈所言,确系高明。”
登徒子慢慢念道:“世人都说侯门好,宅院深深藩篱高。世人都说侯门好,却不知雨后梨花凋。世人都说侯门好,却不知百年人去空杳杳。世人都说侯门好,争权夺利谁知晓?”
杨卓三个人待得再问时,登徒子云轲也只是酒话连篇,三个人只好不问了。
一时,杨卓三个人拜辞登徒子,直奔长安慈云寺。
路上毕晴淡淡说道:“其实,登徒子该知道其中许多事情,只是不想说罢了。”
蜀中魁说道:“是,登徒子博闻广记却是事实,此为奇人,今天他所言也只是冰山一角。据他所言,此事高颖华和江陵王室纠葛很深。而登徒子师承门派,也和岘山皇甫觉很近,既然事情过去了这么久,为同门讳,也在情理之中。”杨卓说道:“登徒子已经说很多了,我们也算是颇有收获。”
蜀中魁说道:“这些事,看来不简单,待得我们到了慈云寺再做计较吧。”
渐渐,三人进抵长安东郊慈云寺,寺里钟声铿锵,传出数里之外,寺内烟雾缭绕。
慈云寺前身是恢弘磅礴的仙游寺,最后经过扩建,变作了如今的慈云寺。
白居易诗云:“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这里有历代文人墨客的轶闻遗迹,其中有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马融、唐代王勃、岑参、李商隐、朱庆余等,特别是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在这里一气呵成写下了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长诗《长恨歌》,成为时代相传的千古绝唱。
三人直上了台阶,径直上去,一直到了寺门前,叫知事僧通报,说清卓帮杨卓求见。
一时,知事僧回转,说道:“三位,方丈有请。”
三人随着知事僧,一直进了一间静室,那里坐着个微胖的老僧。
老僧起身合什说道:’三位远道而来,老衲深感荣幸,请坐。“
三人分别坐到了一个蒲团上,老僧重新坐下,开口说道:“三位此来,不知有何要事?”
杨卓说道:“方丈大师,我们为了天水宫之事而来。”
方丈元经说道:“哦,天水宫一事,尚未明了,如今老衲对天水宫也一时不知端倪。”
杨卓说道:“请大师明言。”元经说道:“自从最近一个月以来,天水宫从天水调来了不少弟子,秘密潜到了渭水沿岸,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