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船八艘,一齐装石沉于长江。当日晚,张治中将京沪警备区司令部从苏州留园前移至上海南翔,作好进攻准备。
狡猾的日本人为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使出惯用的缓兵之计,外务省于八月十二日晚再次照会英、美、法、意四国外交使团提议召开共同会议,以缓解淞沪地区紧张局势。中国代表此时态度极为强硬,不仅痛斥日本的强盗行径,严正声明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伤人〃,还提请国际社会关注日本在华北用兵的严重事态,呼吁西方各国出面主持公道,制止日本的战争行为。与此同时,上海中日两军都进入前沿阵地,战争一触即发。
第四章 先发制人
南京瞻园路。八月十日,国民党中政委和行政院最高紧急会议在这里召开。
头天发生在上海虹桥机场的枪击事件本身无足轻重,但是它可以成为一个借口被战争双方加以利用。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人已经觉察中方的战略意图并正向上海紧急增兵。与华北战场的被动局面形成明显对照的是:中国军队已经抢先在淞淤沪地区部署完毕,而日军从本土动员和集结的部队至少还要两周才能抵达上海。尽管中国军队暂时占有大军压境的优势,但是战争爆发的后果决不会使每个决策者感到轻松。战争本身和政治一样,是种千变万化的残酷游戏,谁也无法准确把握其前途和结果。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强大而危险的民族宿敌。蒋介面平静地坐在会议桌上方,不时同与会者握握手,寒喧一两句礼节性问话,只有同委员长特别亲近和细心的人才能从他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中看出一股令人不寒而栗的肃杀之气来。〃院长,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等人抵达南宗,已经采取严密监护措施。〃钱大钧附耳低语。〃晤,知道了。〃蒋介百不动声色点点头。远远的围墙以外隐隐传来嘈杂的喊口号声,那是南京学生正在举行反日游行示威。蒋介石的目光越过两扇油漆木门下向很远的地方。决策者同民众的最大区别在于:民众对思想情绪负责,决策者对国家前途负责。〃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各界民众沸腾,但是如果那时下令同日本开战;谁来对战争失败乃至亡国的后果承担罪责呢?
值得欣慰的是,五年多来〃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收到明显效果。国内形势渐趋统一,南京中央政府的权力得到大大加强,红军经围剿后逃窜陕北,各省军阀的势力被有效削弱,全国经济发展势头看好,国力军力有所增强。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五年多的紧迫时间里,政府和国民都对抗战必将到来做了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准备。但是〃芦沟桥事变〃的爆发毕竟还是太早了一点。
〃……上海虹桥事件的通报各位常委都看到了,我在庐山谈话会指出的那个时刻,我看己经到来了。〃会议开始,蒋介石直截了当说道。这位国民党委员长身着黄呢将军制服,光头;腰板挺直,目光极为威严,〃日本人是些什么东西?给了他们东三省,现在又要华北,简直欺人太甚!我早就说过,跟日本人迟早要打,而且要大打。但是晚打比早打有利,这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道理……敬之;你来跟大家谈谈华中方面的形势,我看昨天的事件是个信号,说明日本人已经准备在上海动手,其目的是直接威胁我首都南京的安全。〃国民党中央执行常委和行政院首脑不同,他们大多不是军人,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权力只限于开会和举手,做做傀儡而已。因此当总参谋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拉开大幅军用地图讲解华中故我态势时,他们个个听得表情严肃似懂非懂。何应钦虽然力主议和,但是主张归主张,一旦蒋介石决定开战,作为军事长官的他立刻无条件服从,全力投入部署军队和准备打仗。
〃……‘七·七事变''之后,总参谋部在原有防御计划的基础上重新制订了长江下游地区的作战方针,总体来讲,就是以吴福线(苏州至福山)、锡澄线(无锡至江阴)两道国防工事为依托;以上海为据点,吸引日军主力放弃北方攻势转而在淞沪地区决战。〃实现这一战略构想的前提,是必须抢先扫荡日军在上海的几处工事,使日军的增援主力失去登陆的支撑点。众所周知,上海是远东最大的国际商埠,高楼大厦林立,里弄小巷犹如迷宫,易守雅致,是我军与日军对峙的理想战场……〃〃……那上海的租界怎么办?〃汪精卫抬起迷惑不解的眼晴望着蒋介石问,他当然清楚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国民党中央主席在党内的从属地位,无论大事小事,都是委员长说了算;因此,他心里对蒋介石的独断专行很有些敢怒不敢言,〃再说上海的工厂银行太多,打仗也来不及疏散,还有几百万老百姓……〃〃我看兆铭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