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频求千古书连帙,独对三雍第几篇。
雅乐时兴人已逝,雄歌依旧大风传。
纪晓岚面对献王陵,站立良久。书童在耳旁说道:“公子,是否也做一首诗?”纪晓岚摇摇头,道:“献王刘德功垂万代,历代骚人墨客盛赞已极,实在难以出新。”谒完献王陵,纪晓岚去县城拜见前任知县吴龙见的夫人汪氏。吴知县在任时,与纪府往来不断。吴龙见死于任所后,由于公子年少,家中无人执掌,以前那帮簇拥在县太爷周围的人,却谁也不肯照应,一下子门庭冷落不堪。公子年少,孤儿寡母,生活日蹇,夫人汪氏心里愤愤难平。一天夜里,夫人做了一梦,梦见丈夫又回到家来,原来的那帮幕僚,一个个奴颜卑膝地来到府上媚讨好,汪氏一见大怒,便向丈夫诉说丈夫去后,有事相求,这帮人谁也不肯援助。丈夫对夫人说:“夫人错矣!我在之时,任用了这帮没良心的东西,已经错过一次了,现在夫人指望他们以恩报德,岂不是错上加错!”今天见到纪公子前来问候,心中十分感激,便将梦中之话说给纪晓岚听。纪晓岚听了,劝慰夫人一番,最后不由感慨一声:“世风沦落,情薄如纸。”书童看天色已晚,便催促公子上路,汪夫人再三挽留,纪晓岚婉言辞谢。主仆三人乘马车徐徐驶离吴氏宅郏马车驶出县城,此时大地已被夜色笼罩。驶至献王陵附近,纪晓岚想看一下夜幕中的景色,仔细分辩,只看到黑乎乎一片山路。大路两旁,黑魆魆一片,阴风吹来,沙沙悲鸣,阴森恐怖,让人作寒作冷。车铃叮当,马蹄踏踏,打破了夜的沉寂。突然间,车前“嗷”地一声怪叫,前面的骡驹一声嘶鸣,两只前腿腾空而起,车夫立刻拉紧车闸,猛牵缰绳,稳住辕马,骡驹前蹄落地,惊恐不前。纪晓岚向车前望去,见前面路上有一黑影。纪晓岚不由得毛发倒竖,不寒而栗。那黑影向近前移动一下,靠近马下,站住了,晃头晃脑。纪晓岚壮壮胆子,仔细看着前面的动静。车夫嗖地一声把鞭子竖起来,厉声喝道:“什么人?再不闪开,鞭子抽你!”那黑影转腔转调声嘶力竭地答道:“不是人——我是两千年前的献县冤鬼。”纪晓岚在车上站立起来叱道:“此地汉为河间国,县曰景城,金始改献州,明乃改称献县,汉朝安得有此名?”那鬼不再回答。
纪晓岚再问,鬼影转身钻入庄稼地里。主仆三人大笑而归。
此后,毛苌传经故地诗经村、日华宫遗址等名胜古迹,纪晓岚一一寻访。一日来到景城,先到书铺拜望冯先生,说起谒陵遇鬼之事,二人哈哈大笑,冯先生说:“有一事我考一考贤侄?”“请老伯指教!”“献王乃刘德公谥号,贤侄是否留意,武帝何以谥号为'献'?”“据愚侄看来,当以其'聪明睿智'而谥其'献'。”冯先生道:“此言甚对。今人多以其献书之事而解其号,实在牵强。贤侄读书辩其真伪,务求甚解,实在可喜可佩呀!”接着冯先生提道:“贤侄既有兴致,何不在景城转上一两日?
景城历史上人才辈出,传闻甚多。“纪晓岚答道:”幼年时曾来景城,但只是望街头繁华景象,对古迹轶闻,并未留意,这次来正为此事。“冯先生非常高兴,忙说:”好,好,今日不忙,我陪你同去。“纪晓岚和冯先生,一同来到离景城不远的相国庄,这里是历史有名人物冯道的故里,因冯道身任相国而得名。冯道,是五代时瀛州景城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后唐后晋时,历任宰相;契丹灭后晋,他又投附契丹,任太傅;后汉时,他又任太师;后周时,又任太师、中书令。因他先后事五朝十君,后人常说他为人气节不足,傲骨太少。
冯先生是冯氏后裔,纪晓岚不好当着冯先生的面评论冯道,便说:“冯相国之前,国中之书,私家镌刻,官家印书,实为冯相国所倡,功在当世,泽被后人,沿用至今,功不可没。”“贤侄评论精当,卓然不群,令人钦佩之至。”冯、纪二人围着景城转了一周。原想查考刘炫故迹,传说纷纷,莫衷一是,只好作罢。刘炫,字光伯,隋朝河间景城人,著名的经学大师。《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左传》、《论语》、《孝经》、《公羊》,以及孔郑王何等注共12家,都能吟诵,并堪讲授,是中国历史上的奇才。
纪晓岚随冯先生回到书铺,冯先生道:“公子今日此来,当留诗一首,以作纪念。”纪晓岚略加思索道:“好,请世伯指教。”于是提笔写下一首题作《过景城忆刘光伯》的诗:古宅今何在?遗书亦尽亡;谁知冯道里,曾似郑公乡。
三传分坚垒,诸儒各瓣香;多君真壮士,敢议杜当阳。
诗幅写出,书面匀称,清秀自然。冯先生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