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页)
乎全年级同学都认为不可能的事,在此之前,这样的先例屈指可数。我的一个好朋友拍着我的肩膀说:“你可以去清华了呀�”我还是笑笑。
我承认我是一个自信的人,但是我更清楚这样一次所谓的“成功”对我意味着什么,毕竟,这不是高考。虽然这次考试的题目偏难,虽然很多高手都有失误,虽然我知道这绝对不是我的真实实力,但是这次考试还是给了我一个信号——或许,我是有机会的。
梦圆时分(2)
我第一次思考这样的问题:我是不是该为我的未来做些什么。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个模糊的影像在我脑海中形成,我还不知道那个影像代表什么,但我知道,我该为它做些什么。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快得几乎让人感觉不到——一模之后第一个星期沉浸在悲痛之中,第二个星期老师总结,第三个星期准备好好学习,第四个星期老师做二模动员,周末二模考试。二模和一模相比,难度小了,也更接近高考的命题思路,考出来感觉良好,成绩出来很正常——全市第九,一个压在清华、北大分数线上的成绩。
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5月底了,关于报考志愿的种种传说也已经开始在学校里蔓延,平时一起上学回家的好朋友也时不时地问我准备报考哪所学校,我还是笑。回到家,我开始找来前几年的招生资料,还不太敢让父母看见,我怕他们看见了会问我想报考哪里,而我说不上来他们会失望。对于我,比较稳妥的方案是报考诸如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这样的高校。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模之后在我脑海中的影像,却让我无法做出这个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都不错的决定。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里看到了电视律师辩论大赛,不知是不是巧合,也是在那个时候,父亲说他要考法律的一个学位,还抱回家好多法律方面的书。律师辩论大赛强烈地吸引了我,而父亲拿回来的那些书也对我产生了吸引力,我忽然觉得,学法律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理科生报考法律的应该不多,对我这样没有绝对实力的考生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理科分数线在我们那里北大比清华低,把握更大一些……这样的理由我还可以说出好多,但是当我看到2000年招生资料的时候,却让我的理由全都成为空谈——北大法学院不招收理科生,清华法学院在江苏招生人数为4名。
原来似乎已经有结论的事情再次变得复杂,而在二模之后,我一直寄希望于这两所学校今年的招生政策能够对我有利,虽然这多半是一种奢望。
二
如果把我现在写的东西当作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也许在三模的时候是一个转折点。在一种近乎空想的希望之中,三模很快就来了,而三模之后,填报志愿的时刻就来临了。也就是说,三模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志愿报考的选择,这是高考之前最后一次练兵。
就像在梦幻中一样,三模很快就过去了,已经被高三的复习折磨了近10个月的神经,已经无法对考试本身做出反应,只是在成绩出来之后,已经麻木的神经像受到电击一样,使我整个人陡然清醒——我的成绩滑落年级30名,全市名次更是不得而知。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次考试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失败。我预想到三模成绩可能不太好,但是不会想到成绩会滑落到这个程度。我最敬爱的班主任没有对我的成绩发表过任何评论,我的父母也只是说,时间不多了,自己好好学吧。我最好的朋友也没有对我的成绩发表什么像以前那样或惋惜,或褒奖的评论,也许他们都认为,这个成绩对我很正常吧。当时我的感觉是,我像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的人。而在成绩出来之前,填报志愿的先期准备工作就已经开始,《招生考试报》下发了,我直接打开了理工类,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招生情况——北大:0;清华:4。
梦圆时分(3)
如果原来我说,我的成绩去考北大还是有些希望,但是,当我结合学校和专业却发现,这个最合适的选择和我无缘。我感到失落,有种在电梯里被困在两层楼之间的感觉。我是勇敢地去报考清华,还是稳妥地选择一所合适的大学,或者是放弃我喜欢的专业去北大的其他院系?我真的不知道。
有人说,一次考试的好坏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水平,但是,我又如何去面对“一考定终生”的高考?有人说一次考试考不好不应该对人生有太大影响,但是,当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时候,谁又知道如何面对才是对的?就像做没把握的选择题,在标准答案出来之前,谁又能知道第一感觉就一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