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1/4 页)
以上合计7个军团,13个军(含骑兵军1),36个师(含骑兵师6),15个旅(含骑兵旅2,炮兵旅3),及各军师直属部队,共约25万人。
其部署是:
以第1军团于学忠部所属第51军防守天津、大沽及警备津浦铁路;
以第2军团商震部所属第32军、第57军担任滦河以东和冷口附近的防务;
以第4军团万福麟部所属第53军在原驻地整理,并以3个师协助第57军固守冷口以东长城要隘;
以第3军团宋哲元部所属第29军和第40军负责喜峰口、马兰峪方向之防御;
以第8军团杨杰部所属第17军、第26军和第67军,担任古北口方面作战;
以第6军团张作相部所属第41军和第7军团傅作义部所属第59军及骑兵第1军,担任察东的防务。'《抗战胜利四十周年论文集》(上)、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版,第584~585页。'
原由退入热河的义勇军改编的第6军团第63军冯占海部大部被裁减和整编;原第5军团汤玉麟部于热河溃败后,残部退至察东沽源一带。
二、长城东段各口及其附近的鏖战(参见附图9、10)
热河弃守后,日军继续向长城东段各口及其附近的冀东和察东进犯,中国以地方军为主的华北部队对日军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抵抗。在历时80余天(1933年3月5日至5月25日)的奋战中,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长城东段各隘口的争夺战
第1阶段自3月5日开始,退至长城附近的东北部队在华北部队的支援下,于主要关口与进攻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直至3月底。
冷口、界岭口战斗
在冷口方向,担任防御任务的是第32军商震所部。商震派第139师到第一线作战,其余两个师和军部驻在远离长城线的开平。
1933年3月4日,日军混成第14旅先遣队侵入冷口。3月6日,第139师反攻并收复了冷口。接着该师调整部署,加强了冷口北部的防御阵地。3月19日以后,日军再次猛攻冷口北部139师阵地。该师与敌苦战,并不时组织反击。经过反复争夺,终将日军逐至口外10余公里的马道沟、肖家营子一带地区,并对峙至月底。
界岭口为第4军团第116师缪澄流部防地。1933年3月12日,日军混成第33旅由绥中进到界岭口附近后,即准备向界岭口进攻。
16日拂晓,日军开始攻击。守军第116师稍事抵抗后即后撤,日军迫至长城内郭家厂、石家沟一带,尔后退守界岭口。
17日,第116师组织反击,占领了界岭口两侧长城上的敌楼,并从正面迫近敌人。日军混成第33旅于24日拂晓复攻界岭口,守军再度后撤,日军又进到郭家厂和468高地一线,然后再退回长城沿线。此后,两军处于相持状态。
喜峰口、罗文峪战斗
喜峰口、罗文峪,系平东通往热东的交通孔道,群峰耸立,地形险要。
按照北平军分会的部署,第29军宋哲元部担任城岭子口,经董家口、喜峰口、罗文峪至马兰峪之线的防御任务。该部令第37师以三屯营为中心,防守城岭子至潘家口一线;令第38师以遵化为中心,防守龙井关至马兰峪一线;令暂编第2师由玉田向平安镇及东新庄镇集结待命。1933年3月9日下午,第29军先头部队刚到喜峰口,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追击万福麟部至此,并占领了口门。第29军立即以一个团投入战斗,才暂时稳庄了口上的战局。
3月10日晨,第29军主力先后到达滦阳城(今迁西西北)。此时,防守喜峰口的万福麟部正在日军混成第14旅主力压迫下后撤。第29军立即接防喜峰口,并阻击进犯的日军。10至11日,第29军与进攻喜峰口两侧阵地的日军展开肉搏战,几处高地,失而复得,来回拉锯,争夺激烈。由于该军士兵手持大刀与日军短兵相接,胶着成一团,使日军的飞机、人炮无法发挥作用。双方伤亡惨重。日军混成第14旅首次遇到劲敌,遂以一部确保喜峰口,主力则集中在长城北侧待机。
11日夜间,第29军决定乘日军疲惫之际,采取迂回夜袭战术打击敌人。
于是,令赵登禹旅长(带伤)率两个团为一路,从左翼出潘家口,绕至敌右侧背,攻击喜峰口西侧高地之日军;令佟泽光旅长率另外两个团为另一路,从右翼经钦门关出董家口,绕攻敌左侧背